【导语】 每一年都会发生一些人群踩踏事故,学校、广场或者是车站等人群集中的地方都是高发地段。你知道发生踩踏事故的应对方法吗?踩踏发生后如何自救和他救?本期买购网专题就为你全面介绍踩踏事件的应对方法。
庆贺、赛事、政党集会
1、2010年7月24日,德国音乐节,发生恐慌性踩踏事件,死亡19人,受伤342人。
2、2005年8月31日,巴格达一座桥上发生踩踏,死亡至少1005人。
宗教活动
1、1990年7月2日,麦加圣地发生踩踏事件,1426名朝觐者因窒息或遭踩踏死亡。
2、2006年1月12日,麦加投石驱邪桥发生踩踏事件,362名朝觐者死亡。
灾难、事故诱发
1、2013年1月27日,巴西一家夜总会发生火灾,现场踩踏造成至少252人遇难。
2、2008年3月4日,北京地铁出现故障,乘客们惊慌失措发生踩踏,至少11人受伤。
校园事故
1、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
2、2010年11月29日,新疆小学发生踩踏事件,导致41伤,7人重伤。
小库存
大市场
小库存
大市场
小库存
大市场
人群中有人摔倒
人群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
人群中人们受惊吓
人群受到惊吓,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人群中人们过于兴奋
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人群中人们好奇心过重
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踩踏导致胸腔被挤压,进而导致无法呼吸而死亡,这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
专家指出:景点室内达到1㎡/人、室外达到0.75㎡/人,即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预防措施
别凑热闹:人多处,尽量靠边站,别跟着起哄。要时刻保持冷静,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
牢记出口:务必提前留心疏散通道、灭火设施、紧急出口以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刻可以快速逃离。
及时劝阻:发现起哄,推搡或者其它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保持警惕:注意发生踩踏的信号——人流速度和方向突然变化,突然感觉“被推了一下”,或者有莫名尖叫。
国外的做法
英国:有专人负责统计人数,在人流集中区域,有专人负责统计人数。若人数达到各区块所能承载人数上限,停止放行。
德国:柏林地标勃兰登堡门前举办迎新活动已多年。活动现场共7个出入口,人数超过设定上限,关闭入口。
美国:跨年活动时,纽约警方将时代广场分成若干区域,游客一旦进入便不能随便出入。
法国:巴黎为保证新年期间外出庆祝市民的安全,烟花爆竹及一切易燃品被禁止销售。部分区域禁止销售任何含酒精饮品。
简单将踩踏解释为信息沟通不畅
前面的人已经无法走动了,后面的人不知道,继续推搡着往前走,于是发生踩踏。这种解释低估了人流踩踏这样流体流动现象的复杂性。事实上,即使四周有非常大的高音喇叭,可以迅速通知到每一个人,但是每年踩踏实践还是屡屡发生。
认为有瓶颈才会有踩踏
有人认为,当有一个喇叭形的进口,越往前面越窄,后面推前面,人的密度越来越高,才会发生踩踏现象。瓶颈固然是事故多发带,但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旷野也会发生踩踏现象。
认为人急迫状态下才会发生踩踏
很多踩踏事件的发生地,往往都是宗教、节日聚会的地方,大家去的时候都是抱着一个好心情看热闹的,没有什么特别急迫的事情,但最后还是会形成踩踏。
认为逃生方法是原地抱头不要摔倒
这恐怕是最不靠谱的逃生策略了。大部分是先挤压会让你失去知觉,然后你想不倒都不行。
挤踩踏事故发生后应该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同时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他救。救命的黄金时间是4到6分钟。
保持冷静:一旦遇到人流拥挤的情况,不要慌乱、不要试图超过别人。
远离利器:切记远离玻璃窗等利器,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小心路面: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切忌弯腰:不要有弯腰系鞋带之类的动作,绝对不要提鞋子捡钱包。
保证呼吸: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
禁止逆向:不要“逆流而动”,不要随着人群走,要向两侧移动,慢慢移出人群。
保持站立:不幸被推倒了,尝试抓住任何东西站起来,包括抓住别人的衣服。
护住脏器:倒地无法站起,侧卧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胸肺部。
骨折 挤压伤:切忌移动伤肢。附近的人可以用衣服、毯子等软垫包裹伤肢,等待救援。
窒息情况:旁边的人应该立即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延缓脑死亡,为救命争取有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