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一核”指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双城”指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轴”指京津发展轴(北京、廊坊、天津,辐射张家口、承德)、京保石发展轴(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京唐秦发展轴(北京、宝坻、唐山、秦皇岛,辐射沧州),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四区”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等区域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廊坊、邢台、邯郸、衡水、沧州、承德共13个城市。
“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除了三地的空气污染减轻,还能为缓解北京房价高、交通堵、人口过多的大城市病等带来良效,区域内的资源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配置,还能极大地带动河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河北带来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
其首都城市的特殊地位、城市规模的日益庞大以及交通、环境等沉重压力使其不堪重负,因此由过去的多功能型首都城市向单一功能的首都城市转变势在必行。而京津冀一体化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破解京津冀深层次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京津间在金融中心与“总部经济”城市定位、现代制造业乃至科技研发等领域多有重叠,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出来。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天津城市间功能规划分工更加详细,能减小城市压力,很多产业也能有更大的市场。
河北具有工业优势,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居多。而且省内尚缺乏集聚能力、扩散能力强、对经济有较大拉动力的城市。京津冀一体化可以促进河北经济、交通、贸易的发展,虽然对接京津地区的重工业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是随着京津冀三地统一标准、联合治理等多种措施的实施,长久下来河北地区的环境也会获得极大的改善。
京津冀的区域行政壁垒、分工协作的体制障碍较严重,从2014年到2020年,经过了6年的时间,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得到了推进。从治理体系上看,区域协同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进展显著。从治理客体来看,三地产业分工程度有所提升,但津冀两地产业同构现象依然固化;区域交通一体化持续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初见成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成效显著,环境规制呈现“趋同—分异—趋同”的演化特征;初步形成以京津为核心、以石保廊为节点城市的协同创新网络;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提升,河北相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