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郯润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9日在郯城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庙山镇驻地西部2公里处,主要包括生猪屠宰分割、熟食加工销售、商品猪生态养殖。总投资10.2亿元,分三期完成,现将第一期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及深加工项目简单介绍如下:
一、建筑内容及设计原则:
一期项目占地120亩左右,投资4.2亿元。总建筑面积45600平方米。
建筑设计严格遵守有关规范,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施工、检修提供方便条件。选材首先满足经济性和耐久性。在安全的基础上尽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
屠宰加工车间属食品生产加工车间,生产卫生级别要求较高。地面采用金刚砂加固化地面,防水、防渗、防腐蚀、无毒、耐清洗、易消毒,保持洁净生产环境。地面设明沟、地漏,以利地面清洗污水顺畅及时排出。地角、墙角、地沟转角抹灰呈圆弧形,镶贴阴阳角瓷砖。墙面采用白色瓷砖贴面到顶,瓷砖罩面。顶棚涂刷防腐、防霉仿瓷内墙涂料。吊顶部分采用防水、防霉、易清洗、耐腐蚀的光滑材料吊顶。开启门窗设置防蚊蝇设施。地沟、排水沟设置防鼠设施。食品生产工段设独立通道,与一般生产人员分流,通道内设换鞋、更衣、风淋、洗手、靴鞋消毒池等设施,确保食品工段生产人员自身清洁卫生无污染。
二、产品规模及工艺流程
根据产品市场、技术和设备及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等因素,确定项目生产规模为年屠宰100万头生猪。本项目产品分为分割冷鲜肉、冷冻分割肉和猪副产品三大类,300多个品种,年产猪肉50000多吨,头蹄7000吨,可食内脏20000吨,骨头20000吨,猪血8000吨,猪尾等产品1500吨。
生猪屠宰加工以生猪为原料,通过验收、淋浴、电麻、放血、洗猪、去头蹄、开膛取内脏、劈半、清洗、去骨、分割、冷冻等工序制成白条猪肉或红条猪肉。本项目采用全套自动生猪屠宰生产线,并进行加工处理,具体工艺流程为34道工序。
三、屠宰设备及特点
设备加工能力大,生产规模大,年屠宰100万头以上,规模经营效益高。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项目采用一系列的机械化、自动化措施,取代传统的手工作业,尤其是采用计算机自动检疫、检验系统,采用了多道气动传输系统,使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流水线实行密闭化、无菌化,流水线由许多封闭的单元有机组成,所有的传输系统实现悬空作业,避免了宰后生猪的二次污染。流水线采用高压喷淋淋浴、电力击晕、真空采血、运河烫毛隧道系统等一系列工艺和技术,确保最终产品的高质量、高标准、高附加值。
四、废水排放、消防安全、卫生检疫
废水主要来自于屠宰前排放的畜栏冲洗水、屠宰车间排放的含血清洗废水和含畜粪便的地面冲洗废水、烫毛时排放的含毛废水、剖解排放的废水、清洗猪内脏废水。主要污染物有COD、动植物油、氨氮等。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经过场内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达标后排入李墨干渠注入墨河。厂区污水站采用生化法处理工艺,处理规模能够满足全厂生猪屠宰规模要求。
为充分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原则,本工程依照当地消防部门要求,并结合总图布置、工艺生产装置特点及物料性质等,从工艺生产、总图布局、建筑物防火处理、防雷接地、等各个方面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完整的消防制度和消防小组,配备全厂区责任网络图,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针对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项目设计上采取一系列劳动安全措施,保证职工的劳动安全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所有电气设备均按规范要求,采取接地措施,凡人员接触的电气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各种传动机械设备,加设安全防护网罩,防止机械伤害。对于噪声大的设备采取减震消声措施。
屠宰车间的工人必须讲究个人卫生,严格划分生产作业区,避免交叉污染。车间内设有男、女更衣室、卫生间、淋浴间、洗手消毒池等卫生设置。严禁工人穿工作服走出车间,也不能未经换鞋、更衣、洗手消毒进入车间内。车间地面采用水磨石,墙壁采用瓷砖贴面,墙角、地角做成园弧状,窗台做成45°斜角,以满足清洗、消毒的卫生要求。根据不同岗位的条件,工作性质,按劳保规定及时发放工作服、帽、手套、胶鞋等劳保用品。所有与食品物料接触的设备、管道、盛器等,必须用不锈钢制作。
五、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
本项目将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组成管理机构,实行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屠宰、分割、采购、销售等车间(科室)、班组三级管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各部门实行经济责任制,提高全员素质,加强现代化经营管理,推行新型市场营销策略,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设备数量和规格及工作制度,项目人员按岗位进行配备。年工作日拟定为300天,实行一班制。实行岗位责任制。根据同类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情况,实行薪酬体系和绩效体系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劳动收入分配制度,签订保密合同和劳动合同,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积极争取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
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年产值10多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300万元,并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可为当地的养殖业、农业、饲料加工业以及农民粮食的转化销售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带动当地产业链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提高行业影响力。《健康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中将“畜禽加工”作为九大发展的食品产业之一,并指出要“稳定发展冷冻猪肉和高温肉制品,大力发展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等深精加工制品。鲜肉制品向预冻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储存、食用方便方向发展。开发鲜骨、脏器、骨髓、血等为原料的化妆品、药品、保健品,构建肉类精深加工产业链环节”。
二是促进区域经济向好发展。本项目建设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一期建成后可解决500人的就业问题,年销售10亿元,对发展区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解决劳动力就业等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还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当地财政收入,对当地的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本项目顺利实施能够提高当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就业岗位,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增加居民收入,能够缩小当地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在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的同时,还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