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是现代作家茅盾创作的中篇小说集,1930年首次出版。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发表于1927年)、《动摇》《追求》(1928年先后完成)。《蚀》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意在表现当时青年在革命大潮中必经的3个时期: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的追求。
该小说在描绘人物时,注意将他们放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剖析其性格心理并借助时代、社会环境的描绘深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作品结构灵活多变,语言富有感染力,也是作者艺术功力的一大特色。但作品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以致减弱了作品的社会效果。
静女士:《幻灭》中女性角色。刚出场的静女士是敏感多思、富于幻想的,认为爱情是庄严、圣洁的。可是在经历了与抱素的恋爱失败后,她变得“没有思想,过去的,她不愿想,将来的,她又不敢想”,经过漫长的斗争期,她变回到中学时期的她——勇敢、自信、热情、光明,同时也敢于为革命做出贡献。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使静女士的形象生动起来,她仿佛就成了我们身边的某个人,有自己的影子也有身边其他人的影子。在静止不流动的时间点上,静是矛盾的:她不自觉会多愁善感,但意识到之后又会“憎恨”这些思想;她既渴望纯洁的爱情,又不敢掀开两性关系的面纱看个究竟;她想要猛强留下,但“天性中的利他精神”又活动起来,她就是这样一个有矛盾思想、行为的女性形象。
慧女士:《幻灭》中的女性角色。本也是一个保守型的姑娘,但由于初涉社会时受到男子的欺骗,进而对男性产生了失望的心理,所以在性的观念上才走向了开放,高兴时就同男子们耍一耍,不高兴时连理都不理。她成功地使抱素爱上她后,便断然抛弃了他,不愿受到爱情的束缚,进而去寻找新的自由。她积极寻找生活的乐趣,即使在工作无着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对革命的信心,依然关心朋友的生活。
孙舞阳:《动摇》中的一个有着独立个性的时代女性,在革命斗争十分激烈的小县城里,爽快活泼独立的她,对政治生活负责,并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在她放荡不羁的身体下是对世俗的挑战,在变得“太快,太复杂,太矛盾”的世界里,她不是犹豫不决、怀疑消极,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政治运动中。她妩媚、洒脱、开朗、机智的性格在与方太太的对比中,似乎更胜一筹。从描写中,也能看出茅盾对孙舞阳这类时代女性是有偏爱的。相比之下,“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算是对的……迷失在那里头了”的方太太则使人感觉到她已经失去了朝气,她带有更多中国传统女性的影子,所以给人更多的是怜悯。孙舞阳“主外”和方太太“主内”的差异,以及性格上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梅丽:《动摇》中的女性角色。方太太梅丽在结婚之前本也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姑娘,但嫁给方罗兰后就开始专注于小的家庭,对外界的社会越发不了解。她因为丈夫收到一块手帕就开始满心怀疑,甚至想到了离婚。方罗兰是她与外界交流的唯一纽带,所以她害怕失去这生活的支撑,不允许出现错误。她几乎成了新的社会形式下的旁观者,但她自己却认为这样反倒能够看得更加清晰,可以少走些冤枉路。而当方罗兰与孙舞阳的绯闻传得愈发厉害时,她能想到的办法就是通过离婚来使方罗兰对她妥协甚至求饶,可她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方罗兰对她的指责,所以这更加重了她的痛苦。而最后在躲避战争的逃跑路上,孙舞阳还是和他们夫妻二人躲在了同一个破庙里,当她看到丈夫和孙舞阳在一起说话的情景时,心中苦闷难忍,她觉得这是对她最大的羞辱,最终晕死过去。
章秋柳:《追求》中女性角色。她也追求快活的人生,她对于投身于革命有着热情和向往,对于成立社团也有着切实的想法,她渴望在革命的事业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而对于爱情,她从不把它当回事,认为引诱一个男人而后将其踢开是极其快意的事。她认为只要和王诗陶联手,这世上就不会有不匍匐倒地的男人,所以当曹志方没有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时她才会感到受到莫大的羞辱。而秋柳对于朋友也是极好的,为了使衰颓中走向自杀的史循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她选择了与他恋爱,带他走向新的生活,可见秋柳是一个充满义气而且真诚善良的女性。虽然最后染上了梅毒,但她没有丝毫恐惧,而是选择在坚强中走向死亡。“
小说包括三个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
《幻灭》描写女大学生章静感情脆弱喜欢幻想,对读书和爱情都感到幻灭。20世纪20年代,在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她来到革命中心武汉。她觉得到处是混乱和丑恶,换了次工作,结果都徒然增加了悲哀。她结识了强连长并与他结了婚,然而蜜月之中强连长接到命令要上前线,章静又重新陷入幻灭的苦之中。
《动摇》描写中国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变化时,被异性弄得魂不守舍。他在工作中动摇、犹豫、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在革命的危急关头,特派员李克冒险去说服被欺骗的群众。革命失败后,他把武装力量带到南乡去继续战斗。
《追求》描写张曼青、王仲昭、章秋柳、史循等一群青年,在革命高潮时有过积极的作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他们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又看不到正确的道路,结果各自的追求都以失败而告终。
1927年的中国笼罩于大革命失败的阴影中,革命阵营内部动摇、攻讦,农民运动被反动势力摧毁,南昌起义失败。上海,中国国民党正大批通缉革命分子,茅盾名列其中。出于安全的考虑,茅盾隐居了将近十个月,除与居住较近的叶圣陶、鲁迅等人有来往外,几乎不与外界联系。相交甚深的萧楚女、侯绍裘等相继遇害,使茅盾更感到痛苦、愤懑。大革命中各式人物,特别是女性在革命过程中的音容笑貌,或兴奋积极,或悲观厌世,在茅盾的心里沉积、过滤,他决心把五卅惨案到大革命时期这段起伏跌宕的岁月记录下来,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人物原型,以女性故事为突破口。1927年9月至1928年6月,茅盾完成三个连续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1930年,三篇合成一书题名《蚀》,暗喻人事的低谷如短暂的日月蚀(食),过后将是灿烂的光明。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现代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1916年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任《小说月报》主编。1928年东渡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1930年回国加入“左联”,期间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发表了《腐蚀》和《锻炼》等。
《蚀》的主题并不鲜明。比如《幻灭》中,通过静女士的嘴,不难得知,当时“国民党有救国的理想和政策,我的同学大半是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在两湖地区,也能得到普通老百姓的襄助。又比如,工会、店员组织、农民运动,在《蚀》之中,也并不尽是高大光明的所指。劣绅胡国光的儿子胡炳,便混入工会或工人纠察队,暗示着在革命洪流中无数流氓地痞也自然而然地钻进了工会、农会等革命组织之中。在“革命”的名义下,茅盾演奏的不是革命的洪钟大吕,而是一些阴性低沉的音符,尽管不十分入调,但却是那么真实与自然,这无疑是忠实于现实生活体验的客观写照。
《幻灭》《动摇》《追求》通过刻画大革命时代革命洪流中的人物经历和命运来祭奠作家所经验和反思的革命实践。其中,不论是叛逆的革命的知识女性,还是被卷入的普通底层女性,都折射出了革命炮火与军事对抗下生命肉体的苦难与承担,前者的追求、动摇、幻灭,后者的无助、卑微、沉沦,都生动在革命风旗的背面。茅盾的《蚀》三部曲,作为大革命文学一面无形的旗帜,在升到旗杆的顶点后又降下来在半空中悬挂着,这种“下半旗”既是在宣示着大革命时代的丰功传绩,也是在祭奠着不同个性与命运的女性群像。
神话转换
首先,茅盾借助语言在神话中的神奇作用,在统摄人物形神的命名上,从生命树与其守护女神的唇齿相依关系,找出中国古代文学人物中为人熟知的秦舞阳、杨太真、章台柳三人姓名,作了巧妙转换和延伸。
这棵取名伊格德拉西尔(Yggdrasil)的生命树,树种本系秦皮树。字面上呈现的“表面上的中国故事”,无疑启动了他此次神话模式的采用,也留下了芝麻开门般开启神界大门的钥匙,同时将他小说的神话模式推向他人所无的隐性层面。鉴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他唯恐过早泄漏了天机。
彰显和贞静组合的章静姓名,同样有其小说表层与神话相对应的人、神性格寓意。她的情绪骤变、落落寡欢与形体朦胧,源于原神斯古尔德(Skuld)本相的神秘莫测、未露面容。她与未来主义者强猛的肉体结合,不但为神话中排行第三的命运女神始终脸朝未来作出注解;更从象征肉体盛宴礼送亡魂赴死的层面上,点明了斯古尔德位居瓦尔基里(Valkyrs)之首的另一重身份。
源出秦舞阳且意含植物繁盛、颠倒众生的孙舞阳的命名,兼之阳、杨(白杨树)通假,即寓北欧爱神和命运女神双重身份。她与方罗兰的难成佳偶,皆缘于偶像崇拜者方罗兰,视她为东方命运女神。孙舞阳的浅蓝衣裙与乔装小兵,即打有北欧爱神身份的印记。她是爱神同时也是美神。
比拟罗兰和膜拜东方命运女神,构成了方罗兰中西合璧的性格化姓名,中藏中西神话的巧合和小说内外作者的身影。方罗兰与法国史诗《罗兰之歌》和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的英雄,同是背叛的受害者,也同具忠厚正直这一为敌所乘的性格弱点。
报人王仲昭的命名,源于其原神荣膺仙国君主与次于巴尔德尔同为光明之神的称号。出场时配以悬空路灯的尴尬形相,暗示接替光明之神的丰饶、爱情、和平与光明之神弗蕾(Frey)与其化身的黯淡前景。
比照诸神会议设在诺恩居处,小说勾画了章秋柳所在上海以法租界吕班路为中轴的虚拟神界。拥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神界区域,自有其象征意义。只是神界的整体败落已引不起诸神警觉,即使是神界安危相系的生命树的严重警告也无济于事。诸神末日已无可挽回。
结构
小说时时暗示全局归宿的结构,明显借鉴了作者在《小说研究ABC》中所推崇的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蚀》三部曲的每一结尾,同有以草木繁荣的夏季为周期的真实与转借的两性交媾仪式隐现其间。仪式以模仿的交感活动,作出同类相生的象征。
2015年,由《蚀》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该片由郑大圣执导,啜妮、纪宁、顾易浩、张立昕等主演。
《蚀》包括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幻灭》连载于1927年《小说月报》第18卷第9至第10号,1928年8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动摇》从1928年1月始连载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1至第3号,1928年8月商务印书馆初版;《追求》从1928年6月始连载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6至第9号,1928年12月商务印书馆初版。1930年5月初次将三部合为一部出版,总题为《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