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全诗皆以散文化的语言写就,无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其语言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使诗的情境得以拓展,深邃广漠。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1着……
.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
——啊,你,
蓬发垢面2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3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1.絮聒(guō):唠叨不休。
2.蓬发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
3.暴戾(lì):残暴,凶狠。
1937年12月28日,艾青来到武昌,“七七事变”以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空前高涨;而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大好河山的国土大片丢失。在这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人们一方面在寻求如何战胜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则不免面对严峻的现实而陷入深沉的思考。作为一个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深切关怀的诗人,艾青不能不在感情上有他独特的表达方式。《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正是在这样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作者于深夜在武昌的一间阴冷的屋内写就的。
艾青(1910-1996年),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艾青早期的感情基调的诗。他的那种赤诚炽烈、深沉执着的对祖国人民命运的关怀,使他不能不以一种急切忧虑的心绪,冷峻而真实的笔触,把当时的社会气氛传达出来。这就是从开头到全诗中反复咏叹的两句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两句诗,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起承转合”中的插曲,它是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诚的感受,强烈的呐喊。大自然的季节更替所给予人的感受,只能是感官上的触觉。重要的是在于诗人的内心深切地感到了寒冷的封锁,使他不能不爆发出这强烈的呐喊。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关注于北方的“中国的农夫”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上,关注于南方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和“年老的母亲”的坎坷命运上。这一切,正是构成“寒冷在封锁着中国”的具体形象和生活画面;而诗人的一腔深情也是透过这一切而传达出来的。艾青创作伊始,便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寄托在对中国农村和农民命运的关怀上,现在,当民族危机的阴影笼罩在祖国大地上空时,他又一次以自己的笔触抒发了这种情真意挚的忧虑和愤懑。这种感情的依恋和关切中,体现了这个虽属知识分子,但却与农民的命运密切联系的人,他总是怀着十分忧郁的眼光来注视着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命运。对于三十年代的相当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来说,他们不仅是看到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命运的悲惨,而且也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同这一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艾青在对农民关注的同时,也不禁为自己的命运而歌吟,这种感情和气质,是早期艾青的典型的感情和气质。如果不深刻了解艾青这种个性上的特色,人们将很难认识他早期的艺术风格。同时,作者通过联系自身将自己由叙述者的角度转化为参与者,进一步的拉近了和广大人民的距离,也便于直抒胸臆。
在构思上,这首诗表现着艾青的长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的特点。他虽然在此之前并未到过中国的北方,然而他笔下那“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赶马车的中国农夫的形象却令人感到亲切而熟悉。据他自己后来说,当有人问他是否见过这种现象时,他的回答是:“我感觉应当是这样的”。这个“感觉”就是想象所创造的形象。当然,这并不能证明可以脱离生活闭门造车,而只是证明了诗人应当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上让想象的翅膀飞翔起来。没有丰富想象力的人绝不会成为一个优秀诗人。但是艾青的这种想象又是以他对农民生活和命运的熟悉为前提的,所以他根本不同于那种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和艺术上的粗制滥造。
思想艺术价值
在诗人的想象中展开的一幅幅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活画面,构成一种摧人心碎的悲剧场景出现在人们眼前。那“蓬发垢面的少妇”,那“年老的母亲”,还有那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土地垦植者”,他们都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谨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诚然,艾青笔下的这种意象,也许未免笼取着过于悲伤凄惨的气氛。可是如果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认议它的话,是不能不承认这一切都是“残酷的真实”。而且,这首诗所极力渲染的那种气氛,它所描绘的那些悲惨景象,正是作者在现实中感受和体验到的令他悲痛、令他忧虑的事情。以艺术的手段把这一切表现出来,正表明了诗人对时代命运的关切,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
艾青的诗歌语言不是简单的情绪的外化,而是与内在生命不可分割的,它整体地形成了诗的有声有色有形的搏动着的生命体。许多论者评述这首诗时说它具有散文美,这正说明了它的平实自然的艺术特色。它没有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几乎看不到什么有形的技巧。而所谓散文美,也正说明诗歌语言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它使诗的情境得以向远远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广漠的感觉。这也正是诗的大气之所在。“寒冷”“封锁”等词语虽然简洁,但极富于弹力与表现力,它们蕴涵着深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诗的意象和内涵增添了极大的重量,这重量是一种不能推卸的负担,宿命地落在诗人的心头上,引起了深深的震颤──这也正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
意象是诗歌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艾青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从“土地”“风”“河流”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却宽厚,虽然悲哀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两个意象便顺流而出。“风”后面是“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的修饰语,“河流”的前面加上“时间”和“雪夜”两个形容词,就把“风”“河流”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这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的夜行者(既是为自己生活而搏斗、为命运所驱赶的劳动者,同时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出来。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的情思。
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洪子诚《袖珍新诗鉴赏辞典》:忧郁由于苦难而产生;对苦难的忧郁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就在于人类,中国人民为摆脱苦难所进行的斗争,将永远伴随着苦难。因而,在这种浓重的忧郁情绪中,能体会到对力的呼唤,对暴风雨扫荡这古老的世界的执著的期望。而这首诗,也从一个具体的实例,提示了艾青诗歌创作上以“自我”感受与个性概括民族、时代悲欢的美学特征。
安徽大学教授方铭《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评析·现代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主要就因为它具有诗人的真情和感染广大读者的艺术力量,有力地冲破了抗日初期诗歌平庸浮浅的乐观调子,以它深沉激越的钟声,响在广大人民的心上。
当代作家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5》:雪落在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这是人对于旧中国的一个基本判断和意象。冰封雪冻的中国,无论是农人,牧民,无论是母亲,孩子,一切土地上的劳作者都陷入了绝望的污巷,只有向天祷告祈求。面对这一切,诗人无能为力,只能唱出自己的愤怒,写出自己的同情,希望能给那些寒冷中的人们带去些许的温暖。这首诗对中国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中国形象的刻画生动而准确。诗句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