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袱子作为曾经在韩城老百姓家不可缺少的一种民间艺术用品,在结婚时花袱子、花门帘在女子的陪嫁物中是必不可缺的。
1、起稿:起稿最耗时又麻烦复杂,要求艺人善于从多方取材,糅入整幅构图;要对民众审美趣味有深切认知与高度敏感,更要能从全局上把握整幅构图、分解纹式结构,并综合考虑红、黄、绿、蓝等色的穿插组合效果,设计出活泼美丽的装饰画面。
2、刻版:版是奠定花袱子艺术观赏价值的关键环节。刻版材料选用较厚而结实的纸张,刻好后多遍刷上防水涂料。后人也有改用较厚硬的塑料纸者。刻版要求艺人熟知画稿并具有扎实的刀功,刀下刻出的线条流利圆畅、形象准确优美。
3、备布料:纯棉白布,尺寸大小依通用习惯规格不等。旧时家织土布幅面窄,包袱皮及门帘画大都为小块的,较大型包袱皮和门帘还须多幅拚缝。今机织品有多种宽幅布,故栽为1米见方的包袱皮最流行;门帘更常见1米以上宽、长度达2米多的。
4、花样选定:版样取民间流行主题,皆是新鲜活泼、象征美好生活的吉祥祝福纹样,供顾主从中当面挑选指定。袱子边角多见“四季花”,双喜、万字边、中央是美丽的吉祥图样,“鱼戏莲”、“凤凰戏牡丹”、“鸳鸯戏水”是永恒的主题;门帘上有一些人物题材画面,如《才子佳人》、《牛郎织女》、《胖娃娃》等,也有顺应特殊时代跟风潮而创制的主题版样,如五十年代的“劳动发家”,六十年代的“自力更生”、“读毛主席书”,七十年代的“斗私批修”等。
5、调制染色剂:染料一般使用碱性染料,常用色为黄、绿、红、蓝,以热水冲调。碱性染料容易着色且颜色鲜亮美观,但有一弊,就是印染好的袱子经水洗会导致褪色。70年代前花袱子应用蓝紫色而多有清润之气,80年代之后多不再用而突观出了热烈欢闹的格调。
6、布局定位:将裁好的布料放案子上,用折叠或测量等方式找出布面中心定好排版方位,以确保刷印出花式对称和规整。
7、排版染色:采取分色套版印染,先刷印色浅且不易晾干的黄色,常从中央纹样的一半开始,搭版注意将三个边留亭匀,印好再调转印另一半中央纹样。等晾干之后再印第二种颜色;深色放在最后面染。颜色的样数即换版刷印次数,每一道色刷毕都要将袱子搭起来晾干。
手工印花布,是用土织布印染加工而成,在唐宋时期已经盛行,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曾一度受到人们的喜爱。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印花艺人根据人们的意图制作简单的印花制品,解放以后,艺人们在白布上印上各式花样,做成包袱、桌布、门帘、围裙等生活用品,促使这门行业兴盛起来,兴盛经营达40余年。
印花袱子的模板是由厚纸板制成各式图案,调配好的颜料会在匠人的手中跟随模板的纹路,游走在布面上。它们被绘制成鸟兽鱼虫、花卉果蔬和戏剧人物。其中花袱子的花式有很多讲究,在袱子四角多以“四季花”为装饰、中央部分则大量使用对称的吉祥纹样,颜色鲜亮活泼,富有朝气。
虽然现代机械提高了印刷的速度,但有很多韩城民间艺人仍在坚持着这份技艺。虽然现在没有什么生意,但这门手艺传到子女的时候,他们只是单纯的不想让它失传,想让印花袱子这种民间文化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