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麻绣,是在陕西民间生长了千百年的传统工艺之一,洛川为其主要流传地区。
它以麻袋片为底,用彩色的毛线、棉线为原料,采用扎、织、绣的方法制作而成。它不但有剪纸的特点,而且具备刺绣的风韵,工艺精细,为我国民间艺苑中软雕艺术的出新另辟了蹊径。毛麻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多出自村姑农妇之手,构图将画面充满,平面展开,互不遮挡。造型上大刀阔斧,大胆夸张,使形象更加鲜明,色彩艳丽,作品集精细华丽与粗犷古朴于一体,富有装饰性,随着世界范围内民间艺术热潮的兴起,洛川毛绣已经成为国内外艺术家和游客们求之难得的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
毛麻绣是在陕西民间生长了千百年的传统工艺之一,寻根溯源是发展洛川民间毛麻绣的基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外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在民间广泛流传。明清时期盛行以山水、人物、楼台、花鸟等书画内容为刺绣题材,刺绣人物盛行,如洛川文化馆馆藏《美人游春图》等。使洛川民间毛麻绣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精彩与多样,主要有实用类、观赏类、礼仪类。
毛麻绣是洛川民间美术工作者在传统剪纸、刺绣、农民画的基础上,大胆设计,推陈出新的一种新型工艺品。洛川刺绣、剪纸历史悠久,毛麻绣采用刺绣的色彩、剪纸的造型,经过80年代文化馆美术干部探索性尝试后, 王生毅于 1984年创作的作品《艾虎》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及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毛麻绣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熟于当今。
1、受洛川历史、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影响,形成了洛川毛麻绣的稀有性。
2、由于毛麻绣是在刺绣、剪纸的基础上形成,受到多层次多民族的艺术熏陶,因而毛麻绣继承了剪纸的造型,刺绣的色彩,在内容上具有丰富性特征。
3、由于毛麻绣是劳动人民生活真情实感的流露,因而构成其简朴的粗犷性。
毛麻布,彩线,针及道林纸。
在文化馆辅导下形成以谷咀、好音行政村为主的两大体系。
由于毛麻绣独有的特点,在整个陕北乃至全国具有绝对的稀有性和典型性,填补了汉民族无壁挂的空白。挖掘、抢救、保护、发展具有以下价值:
学术价值:它是在刺绣、剪纸的基础上发展的新事物,发展时间短,但影响深远,从中既有剪纸对文化内涵的符号标识,又有刺绣色彩的改进与再现,表现了黄土高原的厚重与凝聚。
实用价值:发扬抢救保护洛川毛麻绣对延安乃至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产生重要作用。
洛川毛麻绣发展良好,但仍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1、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生活尚不够富裕,单纯的制作难以达到发家致富,好多人无心制作。
2、许多优秀毛麻绣作者如今年事已高,甚至有些作者已过世,导致新老作者青黄不接。
3、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不断提高,但对毛麻绣的兴趣越来越淡簿,一些人抓了经济效益,参加毛麻绣制作的人越来越少。
已投入资金情况:
1、1982年至今,县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累计投入资金上万元,用于发掘、抢救、保护和发展。
2、凤栖镇政府年累计投入千余元。
一、主要保护内容
1、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洛川毛麻绣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作者的传承关系,制作速度,制作技能,作品风格等全部状况。
2、将普查所获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3、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形成基础理论,并成文纂写出版。
4、发展新作者使其普及进入学校,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难。
5、成立毛麻绣协会,做成产业,做大做强。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从1982年起,洛川县政府负责文化部门采取了重点行政村保护措施,利用普查、培训、进行整理和提高。
2、文化馆组织重点行政村毛麻绣培训工作。
3、2005年文体局召开会议就民间文化进行进一步整理进行专题研究。
三、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06年全面普查,建立毛麻绣队伍。
1、完成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
2、全面普查,开展学校毛麻绣普及教学;
3、成立毛麻绣专业村。
2007年 整理资料,发展团体。
2008年 在全县普及毛麻绣教学。
2009年 学校毛麻绣走上规范化。
1、撰写《洛川毛麻绣》理论书籍。
2、学校毛麻绣学生普及率达60%。
2010年 建立毛麻绣文化发展公司;产业发展起步。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有专家指导的毛麻绣保护小组。
2、设立以乡镇分管领导为负责人的毛麻绣普查工作队。
3、实行招商引资,发展洛川毛麻绣文化产业。
4、县政府及乡镇每年筹集一定保护经费。
五、建立机制
在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要重点建立五大保护机制,提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健全动态的持续发展保护体系。
1、向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中“定位”,工作决策时“定项”,领导班子内“定人”,干部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制度建设机制。
2、现有毛麻绣作者,新作者,专家学者步调一致,互动互补的人才队伍建立机制。
3、发展毛麻绣艺术与开发产业相结合,产业实体为依托,以发展毛麻绣艺术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营运机制。
洛川县地处陕西省中部,黄土高原南部,北依富县、宜川、南接白水、东接黄龙、西临洛河与黄陵为邻,洛川因洛河穿境而过而得名。洛川北距圣地延安130公里,南距古都西安210公 里,距中华民族始祖圣地——黄帝陵40公里,位于东经109°11′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
全县辖7镇9乡365个行政村,总人口20.4万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西宽41.65公里,南北长79.32公里,总面积1840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气温9.2℃,年平均日照255/小时,年均降雨量621.9毫米,无霜期180天,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之一。
悠久的历史,形成洛川民间艺术的独特风姿。毛麻绣主要以凤栖镇好音村、谷咀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