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国西部的陕西铜川宜君的农民画被称为古老艺术的“活化石”,宜君农民画是根植于黄土地上璀璨的山花,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域风格,被国外艺术家誉为“东方毕加索之作”。它起源的具体年代至今已不可考,但古朴淳厚、粗犷简约的线条布局,可以觅见东汉画像石的影子;三头六臂的佛像在唐代壁画、佛龛中已有踪影,足见其源远流长。长期的历史行进过程中,它时隐时现,犹如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有时旺盛,有时似乎枯萎,但根系深深扎在泥土里,春风拂煦,便花开艳丽,枝繁叶茂。
历史渊源与地域特点上,宜君地处渭北旱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历经了新旧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魏、唐、宋几个文化发展高潮时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形成了这块土地上人们特殊的审美情趣,宜君农民画这一特殊环境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便自然而然应运而生。
艺术表现手法上,宜君农民画吸取了剪纸造型的表现手法。剪纸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民间艺术,有人称它为“母亲的艺术”。几千年的农耕社会里,妇女主要从事针线方面的活路,如纺织、编织、缝纫、刺绣等等,凡妇女以手工制作的传统技艺,被称为“女红”,剪纸就是女红的一种。剪纸技巧的传授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每逢过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剪贴窗花。在宜君,人们剪得最多的是《抓髻娃娃》《娃娃系葫芦》《鱼戏莲》《吉庆有余》《福寿图》以及虎、牛、羊、猪、鸡、狗、兔等受人喜爱的动物。宜君农民画创作,许多人在宣纸上将剪纸图样勾出轮廓,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最后用墨勾出主要线条。用色则以传统的刺绣为基调,大红大绿,黑白相间,随心点缀,艳而不俗。这种壁画式的描刻显现出的粗拙和最后着色的精致,处理结合得恰到好处,呈现出随心所欲、开合自如的艺术张力。
宜君地处渭北旱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历经了新旧石器时代和春秋战略、魏、唐、宋几个文化发展高潮时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形成了人们特殊的审美情趣,宜君农民画这一特殊环境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应运而生。
宜君民间艺人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宜君乃至黄土高原风土人情为主题的一种绘画艺术。自然、古朴、粗犷的绘画风格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华艺术园林增添了异彩。
宜君农民画的独特的艺术想象,超空间的艺术构思匪夷所思;隔着果皮你可以看到核肉的形状;可以看到不停地摆动着头吃草的马。神奇而真实可信,超越现实却又寓意深刻。静与动的结合使你叹为观止,很难相信“中国有千万个毕加索、马蒂斯”竟生长在宜君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线条明快,色彩鲜艳,剪纸式的构思,壁画式的描刻。用色以传统的刺绣为基调,大红大绿,黑白相间,随心点缀。一片树叶可以涂朋中颜色,衣服着色不分男女老少,红红绿绿,五颜六色,艳而不俗,恰到好处。每幅画都给人以热烈明快、奋进向上的艺术感受。1987年进京展出,震动了中国画坛,“宜君农民画画出了民族魂”。
宜君农民画受到专家、学者交口称赞和高度评价。阿根廷油画家格格瓦利题词说:“这些美丽的农民画,反映了聪明和智慧。”宜君农民画在多次展览中,都引起过少有的轰动。1979、1981年,有110幅画两次在西安展出,受到美术界的好评。1981年2月、1983年10月,选送60多幅作品两次参加了中国农民画展。其中《回娘家》和《春耕》两幅画受到文化部、中国美协的嘉奖。1983年12月至1984年12月,我国先后在美国旧金山、挪威、瑞典、法国巴黎等地举办中国农民画展,其中有9幅。
宜君农民画名作随展。1985年,陕西省美术家画廊举办宜君农民画展,一次展出作品80余幅。随后,中国美术馆在京举办宜君农民画展,展出作品达128幅。展出期间,美术界专门召开了理论研讨会,70多人参加。我国美术界专家、著名学者吴作人、华君武、古元、常书鸿等人出席并题词。先后有21幅名作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院收藏。宜君农民画作者辈出,从1957年至今,已有几百个作者芳名见诸报端,名画纷呈。《回娘家》和《春耕》两幅画受到文化部、中国美协的嘉奖。曾先后在美国旧金山、挪威、瑞典、法国、巴黎等地展出。其中王秀清的《放马》、孟润凤的《晒核桃》等16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载入史册。受到专家、学者的交口称赞和高度评价。被称作“黄土高原的山菊花”,“民族画坛上的一支奇葩”。1988年宜君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