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总佛寺,傣语洼细利专勐,位于云南省耿马县耿马城郊,属巴利语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由清代乾隆年间耿马宣抚司罕师。罕谢主持修建,由耿马最高禅师按雅淌住持,也是耿马土司及其亲属拜佛的场所,又称官缅寺。在耿马南传佛教中属最高一级,称纳扎探。清咸丰一至四年(1851-1854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曾两次重建。
耿马总佛寺包括大殿、过厅、戒堂、塔、僧舍、庭院、围墙、寺门等部分。大殿主体为砖木结构,殿内有两排平行的巨大木柱作主要支撑,巨柱外两侧又承接副梁,形成偏厦。中堂与偏厦组合为三重檐建筑,上盖青灰瓦。殿高约30米,宽15米,长27米。左右走廊宽约3米,走廊外有一道1.5米高的矮墙环绕。殿内西端的释迦牟尼佛像后还供列八尊泥塑像,除水神乌保谷外,其余八尊全是阿罗汉像,即阿拉含、阿底牙、微拔、关定牙、麻哈南木、阿达理、麻哈加乍(大肚罗汉),这是受内地汉传佛教的影响而不同于德宏、勐连和西双版纳的地方。大殿东端正门外增设一过厅,厅内竖两棵6米左右高的砖柱和6棵巨型木柱作支撑,地面铺青砖。过厅中部屋顶为一重檐一面坡,檐上方又增设一歇山顶,二面坡。因此这三面坡刚好错落在大殿的上檐与中檐之间。另外,过厅两侧的顶部又分别建有二重檐,并与大殿的中檐戗脊和下檐戗脊相衔接。这种布局使正殿和过厅形成重叠错落、富丽堂皇的外观。
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宗教活动,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赕佛赶摆时,这里人潮如织,非常热闹,善男信女沐浴更衣后,带着鲜花、蜡条、米花前来拜佛,敬献斋饭、瓜果、施舍众僧,人们为已故亲人滴水祭奠,超度亡灵。傣历新年到来时,傣家人要揭去佛像佛良,用香水沐浴佛像,傣家卜少卜冒邀约结伴到山上采撷鲜花,到河边盛起洁净的细沙,举行隆重的堆花、堆沙活动。在吉庆的日子里,傣家人敲响了象脚鼓,男女老少,不分僧俗,大家尽快洒圣洁的水,互致祝福,水花飞溅,幸福和喜悦洋溢在每个傣空人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