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神兽纹玉樽是东汉时期的玉器,1991年出土于湖南安乡黄山头林场南禅湾西晋刘弘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西晋神兽纹玉樽高10.5厘米,口径10.5厘米,此樽器身呈筒形玉质受沁呈粉白色。直筒形,器身纹饰被三道凹带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设一对铺首衔环作器耳,其余浮雕螭、虎、龙、仙人乘云等纹饰。下部纹饰分为三组,分别以仙人与龙、虎与螭、龙与熊相对争斗为题材。器底以三熊足支撑。器表纹样繁密,神人情态怡然,瑞兽的形态变化多端,,或引颈昂首,或怒目对峙,翻转起伏,其间以流云作衬托,气势生动。
西晋神兽纹玉樽是中国所见精美奢华的汉代玉容器之一,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东汉玉雕工艺的代表之作,固有“玉樽王”之称。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91年,出土于湖南安乡黄山头林场南禅湾西晋刘弘墓。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西晋神兽纹玉樽高10.5厘米,口径10.5厘米,大直径筒形器体、呈轴对称形态的双铺首,还有按三等分圆周留置的圆雕蹲熊樽足。器身纹饰被三道凹弦纹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上层浮雕出对称的铺首,纹饰主体分为三组:在云海中翻腾的两只螭龙,两只头背对峙的长喙独角龙,西王母与持着灵芝草的仙人;下部纹饰同样分为三组:持仙芝戏螭龙的羽人,独角兽与螭龙争抢着云中生长的仙芝,张牙舞爪的熊正与独角龙云中嬉戏。它们或是引颈昂首,或是怒目对峙,又或是翻转起伏而变化多端。樽上共有10只神兽、3位仙人,如另外加上3只圆雕蹲熊足、2个铺首,樽体上总计有18个雕琢生动的主题纹饰。
西晋神兽纹玉樽是中国所见精美奢华的汉代玉容器之一,器底以三熊足支撑,器表纹样繁密,神人情态怡然,瑞兽的形态变化多端,,或引颈昂首,或怒目对峙,翻转起伏,其间以流云作衬托,气势生动。纹饰大胆地运用“S”形结构,尤其在螭虎身躯上运用得比较广泛和成功。或挺胸昂首,机警地注视着前方,或从云霭中探头,顾盼左右,这些繁密的纹样以流云为衬托,显得飘逸生动且气势恢宏。
西晋神兽纹玉樽基本上继承战国的传统方法而作,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提高和发展。纹饰构图方面打破对称的格局,较成功地运用了均衡的规律,求得变化、灵活的艺术效果。镂空技艺更加普遍应用,新出现“汉八刀”和“游丝刀”琢图法,纹饰大胆地运用“S”形结构,给人以无穷的动态美。
西晋神兽纹玉樽的发掘,说明玉器制作由单一器向多件组配一器和大型化发展,制作方法由传统对称变得灵活多变。此外,玉衣开片之薄和穿孔之细,说明玉器制作的技艺在东汉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东汉开始,道教盛行,人们崇尚神仙道术,祈求长生不老,一些玉器也以此为背景创作而成。樽是盛酒器具,酒是通天之物,畅饮之后暂忘世事,不顾荣辱,确也是仙人的境界,以樽壁上神仙羽人的导引,唤出美酒,与知己同饮千杯,同醉今朝,也算是一种解脱吧。纹饰多以朴素、贴近生活的题材为主,如弦纹、柿蒂纹、动物纹,以及体现人们求仙、企盼长生与富贵的神仙瑞兽纹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993年9月20日至1994年3月19日,西晋神兽纹玉樽在国家文物局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93中国文物精华展”中展出。
西晋刘弘墓位于湖南安乡县黄山头镇西500多米的山坡上。墓向350°,为“甲”字形单室砖墓。墓坑为方形,长4.8米,残深5米。斜坡墓道残长6.2米,宽1.4一l.6米。前有斗形土坑,残深2米。坑底残存有30×20×40厘米土沟,沟内有截面为三角形的排水管。土坑北壁即为砖砌的封门。进封门为船篷形甬道,甬道和墓室间有单层砖墓门。墓室方形,边长3.6米,边微弧,顶为穹窿形,高4.2米,中间横砌棺床。棺、尸骨等均腐朽无存,据虎子放于棺床东端推测,头向应为西向,发饰、带饰扣和玉佩散布墓室前部。据散布四角的弯铁钉和帷顶铁件推测,墓内曾沿壁张挂圆顶大帷帐。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