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石桥湿地位于京东平原地带,是北京地区现存的唯一大型芦苇沼泽类型的原生湿地。原为一片低洼地,历史上这里洪涝灾害严重,1958年修建了水库。因水库蓄水深度较浅,很适宜水生植物的生长繁衍,很快在库区内形成了以芦苇、香蒲等水生和沼生植被为主的湿地。汉石桥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途中的栖息地和中转站。具有调蓄洪水、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净化水质等水文功能以及美化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地处北京郊区,属于城市型湿地,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它各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更有效的保护典型的芦苇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4月批准成立了北京市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汉石桥湿地区域(公园大门导游图标注)包括:双子湖、芦苇荡、高台观鸟、湿地植物园、水上游览区。其官网景区浏览图为双子湖公园,包括:森林区、垂钓区、游船区及湿地植物园。
保护区主要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面积163.5公顷,是保护区的核心和精华,实行全封闭保护,控制人员进入;实验区面积1724.4公顷,保护区未来主要针对这一区开发利用,开展生态旅游、科研、科普等方面工作,目标是要打造成一个以休闲、娱乐、度假、健身、会展为主要容的5A级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其中,乡村主题酒店集办公、餐饮、会馆、住宿于一体,既突出其特有乡村特色与湿地风光,又在硬件设施上达到五星级酒店标准,为城市游客提供一个感受自然、亲近自然、便利舒适的高级休闲场所。
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半自然状态,在北京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区有较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开阔水域、岸边 草丛、堤岸防护林带、农田等,为多种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每年有大量的鸟类在保护区栖息繁殖。加之,保护区处于鸟类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因此,每年的鸟类迁徙季节有大量鸟类在此停留觅食。
汉石桥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4目46科153种。其中,雀形目鸟类最多,共计22科63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1.18%,其次为鸻形目5科21种,雁形目1科20种。在雀形目鸟类中,以鹀科鸟类占优势,共有11种,占雀形目鸟类的17.46%,其次是鶺鸰科和莺科,都为9种,占雀形目鸟类的28.57%。
汉石桥湿地拥有植物292种,是以芦苇群落为主导植被的典型半荒野沼生湿地,芦苇、香蒲仍占据建群种及优势种的位置。汉石桥湿地植物分为水生植物群落、沼生植物群落、陆生植物群落。
该项目位于双子湖公园码头,现有大型游船3条,电瓶船、脚踏船120条,船只特殊设计,颜色古朴,与大自然融合。游览区域面积1000亩,包括:大水面、群岛水域、植物园。乘船可欣赏到芡实、香蒲、鸢尾、荷花、睡莲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小䴙䴘、苍鹭、白鹭、黑水鸡等鸟类。
野钓区面积约200亩,有草鱼、
鲢鱼、鲤鱼、鲫鱼等,岸边芦苇密集,还原天然环境的野钓风趣。
该项目位于双子湖公园码头南侧,现有情侣自行车30辆、双人观光车50辆、四人观光车60辆。
该项目位于保护区最北端,观鸟厅内设有无线视频观鸟设备、高倍望远镜及便携式望远镜,提供不同的观鸟感受。此外,大量鸟类标本展示于观鸟厅中。
该项目位于码头东侧,占地面积80亩,适合丛林游击、平原对战、抢占高地等多种野外战役。
观鸟文化节由汉石桥湿地和北京鸟网论坛共同组织,除放飞活动外,汉石桥湿地还举办了由观鸟比赛、亲子湿地游、公益放飞组成的观鸟文化节活动和摄影比赛,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爱鸟类,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开展观鸟、护鸟等健康文明的爱鸟活动,还鸟儿自由飞翔的权利。
按照北京科技周组委会的要求,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创新科普的理念,以倡导低碳交通、展示湿地特色植物为主要内容,以贴近湿地、关注气候变化为 主旨,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百奥生物协会共同举办“低碳科普,骑自行车认植物活动”,来引发人们认识湿地特色植物的兴趣,传递低碳环保的理念。以认知湿地特色植物为切入点,使人们认知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新型的四轮观光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在湿地中体验低碳交通,引发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思考。
为宣传、展示湿地风采,倡导市民关注湿地、爱护湿地、保护湿地。汉石桥湿地举办“湿地杯”摄影比赛及征文比赛,有奖征集在汉石桥湿地拍摄的四季生态景观照片和湿地相关的散文、诗歌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