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头擂茶是贵州省仁怀市的特色美食,擂茶,有开胃养身的功效,村民们爱之食之。只要喝过擂茶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爽口的滋味。2006年,喜头擂茶被列为仁怀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民们喝擂茶的习惯源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世居当地的“寿星”,也只知道是世代相传。
喜头镇生态资源丰富,优越的生态环境,促成了当地人恬淡淳朴的气质,也孕育出了擂茶的别样风格。温润的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史料记载,早在明清时期,今天仁怀喜头等地出产的茶叶,已是重要的商品交易物资,是仁怀输出的重要农产品之一,销往泸州、成都等地。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种植、加工茶叶的同时,也琢磨出更多的茶叶消费和饮用方式。喜头擂茶,便是其中之一。
喜头人喝擂茶的习俗,尤其在米江村一带盛行。村民们认为擂茶不仅香浓味美,提神祛腻,还有增进食欲、预防感冒的功能。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在酷热的夏天最为受欢迎。对长期居住在山区的村民而言,擂茶实在是一种物美价廉的保健饮料。
擂茶是将茶叶与芝麻、花生等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通过研磨成浆,再冲入开水或入锅煮沸后直接饮用的一种饮料。
擂茶,顾名思义是捶,方言叫擂,擂茶由此而得名,其实就是反复捶打捣烂的意思。擂的过程并不繁琐,耗费的体力却是巨大的。
制作出一份正宗的擂茶,需要6种食材,除了自家种植的茶叶外,还需要花生、芝麻、酥麻、南瓜籽、核桃,这些食材的选择和配比非常的重要,只有经验老道的“师傅”和对食材的处理得当,才能够擂出一锅最正宗的“擂茶”。
将上述食材分比例放入石擂钵中。擂钵上宽下窄、内径约一尺半左右,壁内有利于研磨的沟状竖纹。用擂茶槌频频舂捣,并分次加水,反复锤打,旋转研磨。二十多分钟,钵中材料研成糊状,倒入锅中冲以沸水调制,再根据个人口味,撒入盐巴或糖,那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擂茶才算出炉。
擂茶之所以能被人们喜爱,除了老人说的“抵饿”,其实还包含了科学原理。茶,含有一种名叫茶多酚的物质,它会刺激人的神经,令人兴奋,能帮助人消除疲劳。而缺粮年代,核桃等不易消化的瓜果,是人们的充饥之物。同时,茶又能促进核桃等坚果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