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了黑龙江的传统剪纸的鲜明特色。它多采用“剪影起花”的方式剪出形象,再用松烟熏黑,在画面镂空处的背面衬以五彩纸片,具有白山黑水的东北雪域的、对比强烈、爽朗浓重的风格。这种形式特别适宜贴于墙面,而北疆天寒地冻,窗纸结满厚厚的雪霜,是不便于贴窗花的。由于套衬色的必要,这种剪纸的线条一般粗而且有力,形成的分割也比较整体,以便有充分的黑色线形的分量,压住斑斓色彩对形的干扰。
方正剪纸是东北民间的一种特色剪纸,流行于黑龙江省方正县一带。清代中叶,随着东北地区的开禁,关内移民大量涌入黑龙江,带去了许多中原民族民间文化的成果,剪纸技艺即在这一时期传到方正。经过当地居民的不断努力,方正剪纸逐渐形成了与中原剪纸不同的地域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方正剪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既掌握传统剪纸技艺又善于表现新生活的剪纸艺人。方正剪纸古朴纯美,充满艺术魅力,剪纸艺人师出多门,流派纷呈。1993年,方正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方正剪纸融合当地传统与外来艺术之长,形成富于东北民间艺术特色的粗犷简练之风,它在制作时采用自制的剪纸用具,技法独特,讲究装饰,表现题材多样,造型质朴可爱,构图秀逸隽美,为东北民间艺术产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鲜活例证。
海伦剪纸是黑龙江省海伦的东方红、护林、双录、伦河、海兴、海北、长发等地的剪纸,地处小兴安岭脚下的海伦市,原是清初皇帝围猎场。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蒙、回、朝鲜等民族的垦民麇集于此。他们带来了我国北方丰富多采的剪纸、刺绣等工艺美术,和满族、鄂伦春族的拨云子、印麻花等工艺相互借鉴,融汇结合,逐渐形成了剪纸艺术,1993年,海伦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称号。
海伦剪纸主要采用灯烟熏,剪刀剪,都是简单的花鸟、动物、人物图案来制作挂钱、窗花等,由本地少数民族与汉移民的交汇,初步形成了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艺术风格,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造型简洁洗练,刀锋粗犷有力,冨有写意神似的特点。
“嬷嬷人”,又名妈妈人儿,是满族民俗剪纸的俗称,是极具满族特色的民间剪纸,是萨满教嬷嬷神的崇拜在民间的遗存。北安嬷嬷人剪纸包括嬷嬷神、嬷嬷人、招魂儿等多种形式,质地多为各种纸质,偶见桦树皮、玉米皮、阔叶质材等,剪纸形象以女性居多,偶见男性形象,与吉林长白山地区的嬷嬷人剪纸造型相类,正面站立,双手张开,五指分明,五官阴剪,鼻子三角形或近三角形。
北安嬷嬷人剪纸作品的创作题材主要以满族民间信仰、民间传说、民俗风情、传统纹样为主,造型古朴、豪放,构图饱满,装饰性强,个人色彩强烈,表现满族生活情趣与朴素奔放的审美意识,地域特色十分鲜明。
在依安地区,剪纸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形式,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底蕴。每年的传统节日和宴会上,剪纸作品往往作为主要的室内装饰和馈赠礼品,大大增强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和文化底蕴。
依安剪纸的特点在于其造型精细,线条流畅,充满了民间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艺人们通常从自然景观、动物、植物、家常用品和民间传说等多种元素中获得设计灵感,然后运用手工技艺,不断调整和改善创作,最终呈现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
崔玉珍,女,1926年生于山东省临邑县,汉族。从七八岁时受祖母、母亲的影响开始剪纸,后经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在民间剪纸的技艺和技法上有了发展和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其作品可分为“喜庆类”、“动物类”、“花草类”、“人物类”四大类数百种,作品中突出表现民间剪纸的对称式、折叠式两大技术方法。
以山东为主闯关东而移去的内地人,也把各地的窗花剪纸带到黑龙江,他们的作品开始较为固执地坚持着关内汉族不同区域的传统剪制方法和审美趣味,这不仅影响到本地原有的风格,也把内地剪纸纹样的文化象征渗透入其中,生成异域文化的混血儿——阴阳并举、刚柔相济、粗中见细、艺术独秀的黑龙江剪纸。
国家级非遗:方正剪纸、海伦剪纸;
省级非遗:北安嬷嬷人剪纸、依安剪纸、崔氏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