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竹丝编织画,又称篾织,是用事先染了色的细如丝线的竹丝编织出来的画作,是潮汕地区已经濒临失传的一门民间艺术形式,现仅在蓝城区霖磐镇西龙村夏氏一家传承。
竹丝编织画其制作技艺极为细密精巧。选用当地生长3年以上,竹身呈黄蜡色,每节竹节大概有60-80公分,竹株生长挺直,不受虫蛀、没有倒伏的广宁竹为原材料,经锯、刮、片、分、理、浸、染、晒、编、织、修,装潢等十多道工序,先把竹片削成细如线、薄如纸的竹篾丝,再把竹篾丝染成不同颜色,然后按照设计图纹要求进行编织制作而成。编织方法有平面编织法、黑白两织全、立体织法等。整个编织过程的每道工序,要一丝不苟,才能使其素材薄如膜、细如丝、柔如纸,成品达到平整、细密和光滑的要求。
揭东竹丝编织画中“黑白两织全”技法,是蓝城区霖磐镇民间竹编艺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改良而成。传统竹丝编织画工艺只有一面成画,经过传承人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发展出采用黑白两种或多种篾片挑压交织成画面的新抽法编织,能够呈现出双面画作的效果。其作品黑白分明、对比强烈,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竹丝编织画题材广泛,艺术精湛,内容多以人物、花卉、雄鹰和山水风景等为题材,代表作品有《八仙过海》《梅兰竹菊》《四才女》《郑板桥书法》《竹石图》等。
由于竹丝编织画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精巧,要求编织者对书画艺术气韵、形意的理解能力及精湛的编织技艺二者缺一不可。技艺难学,加之市场需求量不大,从艺者寥若晨星。目前,揭阳地区只有霖磐的夏荣居及其子女传承这一工艺。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夏荣居自幼喜爱竹编,无师自通学会编竹屏风,小时见乡人佩戴邻村陈大绫编织的草帽,赞叹不已,遂拜陈大绫为师。夏荣居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黑白两织全”的编织法,这种技法能够呈现出双面画作的效果,其作品黑白分明、对比强烈,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夏荣居的作品艺术精湛,内容多以人物、花卉、雄鹰和山水风景等为题材,代表作品有《八仙过海》《梅兰竹菊》《四才女》《郑板桥书法》《竹石图》等。
为了竹丝编织画不致失传,夏荣居言传身教,其儿女耳濡目染,刻苦学习,终有所成。虽然,竹丝编织画从艺者人数较少,但却精品频现,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展览的金、银、铜奖多项荣誉。
2013年,竹编(揭东竹丝编织画)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末元初,竹丝编织画自四川传入揭阳西门外(今月城、霖磐)一带。据清代《潮州府志》记载:“揭阳人多取笙竹以制器,甚精巧”。20世纪初,揭阳竹丝编织画以纤巧精细著称,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已成为潮汕地区乃至广东省独有的工艺品种,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