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古称蜡缬(xié),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苗族蜡染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叙述蜡染的起源。早在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民国年间,蜡染盛行于湘西、贵州、云南、广西、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中,大多数地区都将蜡染成品作衣饰,湘西地区则用作床单、帐沿、枕巾等。
1、画蜡前,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
2、点蜡:将白布平铺于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熔化,用竹签蘸蜡,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3、染色:把画好的蜡片放到蓝靛染缸里,每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纹理的“冰纹”。“冰纹”能使蜡染图案层次更加丰富、自然,别具风味。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传统的蜡染与扎染,是民俗文化中的瑰宝。蜡染艺术露出的是湘西少数民族的文化意识 。丰满寓意的构图,纹样各异 ,独特肌理,形成了湘西民间蜡染和扎染的独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