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起源
苗族剪纸历史悠久,在贵州省黔东南一带苗族中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节中就有剪纸的叙述,歌中描述苗族先民远古时期从“东方”向“西方”大迁徙的情景,可见剪纸(剪花)工艺早就与苗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艺术特色
贵州省流传的苗族剪纸可分为革东型和新民、新合型两类,风格各不相同。革东型剪纸构图饱满,画面内容丰富,纹样多为动物、花卉和人物,其中不乏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新民、新合型剪纸构图上相对灵动,纹样多为自然界中的花卉、鸟蝶等,造型生动异常。
3、荣誉认证
2008年6月7日,剪纸(苗族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Ⅶ-16。
1、历史起源
水族是贵州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和深邃独特的民族文化。水族剪纸艺术是绚丽多彩的水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历史缘来已久,流传广泛,为水族人家世代相传。
2、艺术特色
水族剪纸风格朴实,生活气息浓厚,最早是源于服饰和生活起居等需要,主要有祭祀、实用、装饰三大类型。祭祀型图案多为连续重复的人形或花形,纹案结构较为简单。实用型主要用于水族服饰的围腰、背带、背包、鞋帽等花边和底样,形式很多,有衣袖花、衣肩花、背扇花、围腰花、鞋花、童帽花、兜花等图样,用途也最广。装饰型主体形象以水族人民日常生活场景为主,在造型与构图上更为自由,富于想象力,突出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3、荣誉认证
2014年11月,水族剪纸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1、历史起源
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逢年过节,贵州的侗族人们喜欢用美丽的剪纸图样贴在门窗上作为吉祥的象征,来表达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2、艺术特色
侗族民间剪纸的题材特点是以花卉,草木为主,也有些飞禽走兽,它讲究线条的紧密,镂空的匀称和工整,在内容表达和形式塑造上,善于抓住最动人的东西予以夸张、概括的线条表现出来,还将剪纸做刺绣的装饰图案,如对襟花,衣袖花、衣帽花、裤脚花、枕头花,鞋花等等,其形式变化无穷,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