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泥塑传承已久,据说已有300多年历史,武家祖籍山西忻州,乾隆初年走西口来到和林格尔县从事农业生产及画匠职业,农闲时,凭借其画、油、泥塑、裱等手艺走村串户维持生计。独具慧眼的武家祖辈发现泥娃娃颇受欢迎,于是融合了晋蒙两地的民俗文化,专攻捏泥人,出售供儿童玩耍,由此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武家泥塑。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武家泥塑的艺术造诣达到了顶峰,在土默川至大后山一带名气很大,创作的古装人物作品‘桃园三结义’‘白蛇传’‘八洞神仙’等,有很高的观赏性。
2005年前后,和林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发现当地庙会上的泥娃娃制作工艺精湛,赏心悦目,得知是本地村民武文胜的作品后,决定为武家泥塑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武家泥塑入选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家泥塑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料、制泥、拓模、雕刻、洗胚、彩绘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精心去做。不过最关键的还是选料,要选择雨后河沟里沉淀下来的胶泥,不能有一颗沙砾,还得有一定筋度才行。
为了让胶泥更柔韧,过去制泥时还要在泥里加入纯麻纸。现在麻纸不好找,就用蒲棒毛或者棉花来代替,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水搅拌均匀,再放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用棍棒捶打,直到胶泥、蒲棒毛和水分充分融合,用布包好备用。
拓模时,先用擀面杖把泥巴擀成薄薄的泥坯,在模具里涂抹一层食用油,把泥坯放入模具压制成型,用小刀将模边缘的余泥割掉。胚型阴干后,还需洗胚,即涂上清水,用手在胚型上反复涂抹,将胚型上的裂纹抹光。
最后一步是彩绘,需要传承人有精湛的画功。传神不传神,表情占八分,先画衣服、纹路、头发,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是开眉眼,稍有偏差,人物的精气神就没有了,弄不好前面的功夫就都白费了。泥塑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较高,为避免干裂和褪色,增加了一道固色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