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锡器“白如银,明如镜”,有以下六大突出特点:泡茶烂,且增香味;长期装酒,酒味不夺;放于潮湿之处,色质不变;质量坚固,不易扁碎;使用日久,声仍宏亮如铜;若年久略失光泽,用生白布擦之,仍复如新。
道口锡器品种有茶器(茶壶、茶碗、茶盘),酒器(酒壶、酒杯),祭器(香炉、烛台),生活用具(盅碗、调羹、锡灯、汤壶),装饰品(花瓶、鸭池、鱼池),所做锡器有的刻花,有的无花,制作精巧,美观耐用。
道口锡器采用高纯度精锡,经过严格的配料、熔化、压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錾花、雕刻、嵌铜装饰等十数道工序细心制作而成,它是我国民间手工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世传道口锡器制作的核心技艺是用料配方比例、焊接工艺和熔炼冷却处理,以及切削捶打技巧的综合掌握和运用。
由于道口点锡驰名于世,1915年曾在巴拿马万国博物展览会上展出。1930年又展出于北京全国土特产展览会。解放后,道口几家锡器店组成合作组,1967年并入县五金厂,每年约为省外贸局及广州宾馆订做3000公斤锡器。1975年点锡老艺人李祥深赴北京参加了全国美术代表会,受到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接见;后又多次到北京、广州和省、地区出席座谈会及出口商品展销会,展出的产品受到国内外欢迎。
2021年7月,道口锡器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滑县志》1958年记载:“清乾隆年间,山西洪洞县刘老艺人流转道口开设‘同太’号锡店,距今已有200余年”。刘老艺人来道,口营业锡器后,收徒传艺,使道口锡器店日渐增多。据19世纪30年代统计,道口锡器店仅北街就有9家,艺人达130人以上。生产规模较大而有名望的有“聚盛锡店”、“兴盛锡店”和“同兴锡店”。大锡店年产锡器约2500公斤,小锡店年产锡器约1500公斤。其质量达到七成锡以上的打“点铜”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