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空港经济区新华中学创办于1950年2月,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炮台镇桃山村,是一所公办县属高级中学,是一所公立高级中学,揭阳市一级学校。其前身宝峰书院创建于清雍正七年,即公元1730年,是解放前揭阳县东半县的最高学府,声誉鼎盛,1939年毁于日寇炮火。
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为发展教育事业,解决炮台、登岗、地都三镇学生入学问题,校董会决定继承宝峰书院遗产,显彰校史之源远流长,创办新华中学。校名由前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题写。
学校现有教学班50个,学生总数3413人,教职工18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94人,大学本科毕业的教职工166人,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9%以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拥有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其中有8人被授予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有80人被授予市、县级以上荣誉称号。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理念,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教师师德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新华中学校徽以“领航者”为立意,以“新华”两个声母“XH”为设计元素,以清新淡雅、深邃理性的蓝色为主色调设计而成。
2.“人”是“新华”中“新”字的声母“X”的变形,“”是“新华”中“华”字的声母“H”的变形。同时,校徽的主体是抽象的“人” ,突出学校“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归宿点”的办学理念;校徽中的人也是“文”字的变身,喻新华中学崇文尚礼的优良传统;“”则是抽象的帆。
3.校徽的主体是一本展开的书,也是蔚蓝的大海激越的浪花,连同 “”组合成一艘搏击巨浪的帆船,喻新华人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发图强,扬帆前进,驶向成功的彼岸,成为当代青年的“领航者”。
4.校徽外圈标中英文校名,中文校名采用原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的亲笔题字,意为新华中学师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校名标注置于同心圆中,取义“圆满”、“和谐”,表示新华人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构建“和谐校园”。
5.校徽下方的“1950”为学校的办学时间。
6.校徽还选用红、绿、金黄三种颜色,鲜明亮丽。红色奔放,激人奋进;绿色庄重而不失浪漫,深沉而不失朝气;金黄色高贵典雅,富有青春活力,象征新华人在蓝天白云下,在美丽的绿色校园中,追求真理,掌握技能,在书的海洋中求索。
“敢立潮头弄碧浪,唯望高峰不回头。”让我们荡起青春之舟,扬起智慧和奋斗的风帆,劈波破浪,驶向美好的明天。
明德至善出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释义:真正的大学(大人之学)之道,在于你能否明白你那颗晶莹透明的真心,在于你能否用那颗真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在于你能否到达本性纯洁的至善境界。“明德”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身之中自有明德,二是将其自身的明德彰显出来。“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的基础和根基,就是达到至善的境界。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个体生命实现了“明德”这个“内圣”的最高的价值,同时又给社会、人类做出了“博施广济”的“外王”事功和贡献,就达到了“至善”。所以,“止于至善”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人格理想,或者说是中国人、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内圣外王”的理想生命形态。
“笃教”:“笃” 原意为厚重、厚实。《诗经》语:“彼其之子,硕大且笃”。后“笃”引申为“忠实、真诚、专心”。《论语·先进》也有“论笃是与,君子者乎?”意为竭诚于教化。
“厚学”意为崇尚知识,学问渊博,它寓意只有广博地学习,尽力地学习,才能博采众长,融中贯西。
寓意:新华中学,作为一所追随着共和国的诞生而设立的普通高中,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为高校培养拔尖人才的双重任务,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成为有着良好的品性、崇高的理想和聪明的睿智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希望新华人能光大传统美德,知荣明耻。师者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不断学习,认真教化;生者勤奋好学,不懈努力,追求卓越。都能够成长成功成才。本校训因取义《大学》、《论语》、《诗经》,立意高远,故而显示出办学思想的大气和办学理念的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