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制作方式,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草编技艺南北方都有,这是因为原料生长地域广泛,再加上易得易做,因此在民间十分普及。
在北方,生活在长白山脉的人们取树皮、木条等材料编制生活器物,起源于原始社会。常见有桦树皮、柳条、野草、稻草、蒲草等制成生活中常用的筐篓、囤子、炕席、鱼篓、簸箕、草帘子。据说,清朝皇宫里嫔妃之间互相赠送的小礼物中,还有花、鸟、鱼、虫等草编制品,颇受欢迎。
吉林草编制品到现在,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独特的编织技艺,并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其代表属韩氏草编。
草编工艺常用的有编辫、平编、绞编、编花,就说这“编花”一种,就有“马蔺垛”、“套扣”、“链子扣”、“小浪花”、“十字扣”、“曲径扣”、“粽子扣”、“梅花扣”等,经过这些编织手艺,使得韩氏草编的作品看起来活灵活现。
韩氏草编的主要材料都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乌拉草。除了乌拉草,包米皮、葵花杆、苘麻、蒲草,这些不起眼的自然材料,也都是韩氏草编的材料。
说起韩氏草编,那还要追溯到“闯关东”的时候,第一代传承人韩永清带领一家老小“闯关东”,一路辗转来到长春,韩永清勤奋手巧,他用蒲草、芦苇、柳条编筐、篮、簸箕等物件出售,以此来谋生。
韩氏草编的第二代传人韩国春,是韩威壮的祖父。他继承了父亲韩永清的草编手艺,又通过自己的钻研,编出了好看好玩好用的生活装饰品。到了韩氏草编的第三代传人韩笑的手中,韩氏草编被发扬光大。通过在中央工艺美院研修班的学习,韩笑在继承韩氏草编技艺的基础上,把草编工艺作品的传统手法与时尚元素相互结合,这一创新赢得各方面的好评。
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威壮,作为韩氏草编的第四代传人,将韩氏草编工艺不断推陈翻新,从全新角度将单纯的草编工艺品拓展成了装饰性强、美观时尚的出口产品。不仅提升了韩氏草编知名度,更让韩氏草编工艺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