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北京灯彩),北京市朝阳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北京的各类花灯也兴旺起来。明朝时的灯市在东华门之东。也就是灯市口一带。“天下繁华,咸萃于此”,不仅是指物质财富。也包括南北的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北京灯彩长期流行于北京地区,按使用方式分,它主要有吊灯、座灯、壁灯、提灯等几大类;按制作材料分,包括纱灯、宫灯、走马灯、立体动物灯、金属灯、料丝灯等多个品种。北京灯彩制作技艺较为丰富,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书画等都是其重要的技术手段。
2008年6月7日,灯彩(北京灯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0。
传统灯彩活动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燃放花灯,所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或“灯夕”。后来逐步发展,以至每逢盛典、新婚、寿辰、节庆等喜事时,也张灯结彩。灯彩成了吉瑞祥和的载体和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凝聚着人们对幸福来来的向往。
相传,早年间北京的元宵节花灯兴盛,达官贵人们都要大张花灯,以图吉利和显示富贵,买卖商家也不甘落后,自然要跟风玩耍。就是小门小户的普通人家,为讨喜庆,也要扎几个花灯来挂挂。羊灯为北京的传统灯品。用竹蔑扎羊形骨架。外糊多层白绵纸穗,如缕缕羊毛,羊头与其项间相连处有活动关节,腹燃烛火,羊头会频频摆动。颇为生动。吉利灯,民间艺人藉果名之音谐"吉利”,据其形状取其神似,以纸板做成颇为洗练夸张的多角灯。民间这种借谐音,取祈福辟邪之意的艺术形象很多。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北京的各类花灯也兴旺起来。明朝时的灯市在东华门之东。也就是灯市口一带。“天下繁华,咸萃于此”,不仅是指物质财富。也包括南北的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明清时代,灯市口是北京最大的灯市。此街也因此得名。此外还有西四、新街口、地安门等较大的灯市。当时灯市口是北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大街两侧商店酒楼首尾相连,平日里就游人不断,热闲异常。灯节期间,白日为市,晚间放灯,连绵2里。街道两旁搭起灯棚,挂起各种彩灯。彩灯质地不同,多用纱绢制作,也有玻璃的。更有令大人孩子都喜爱的能自行旋转的“走马灯”。还有别出心裁者,将灯扎成后,浇水迸发成冰成为晶莹透明的“冰灯”。灯面上大都画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里的人物和民间故事、山水花草、飞禽走兽等等。
清朝末年,封建统治逐渐崩溃,曾经作为皇宫彩灯的宫廷灯彩艺术遂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北京民间灯彩。当时在北京前门外廊坊头条出现了华美斋、文盛斋等十几家灯笼铺,专门经营制作宫廷灯彩和纱灯。尚在世的北京从事宫灯和纱灯制作的老师傅,大部分是从这里艺满出师的。当年在廊坊头条这条窄小的街道上,类似华美斋这样的商店还有不少,彩画绚丽,明烛辉煌,展现出东方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被外国人称为“灯笼大街”。
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京灯彩作为行业,基本上保留着宫灯和红纱灯产品,而历史上那千姿百态的其他花灯品种,几乎荡然无存。昔时的闹元宵灯节不存在了,人们只能从老人们的回忆中,或典籍文献中略知些许。即便这样,自1966年北京灯彩业更为萎缩,仅剩下了红灯笼存在。
1969年,在北京市仅存的以生产宫灯和纱灯为业的北京市宫灯厂改为北京市电子元件七厂,生产电子元件,制作半导体收音机壳、喇叭。散落在民间制作花灯的人,哪怕是业余、自娱自乐的从事者也不再制作花灯了。
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的花灯艺术才恢复活气。1981年,北京市特种工艺工业公司在北京鼓楼举办新春花灯会,一时间吸引广大民众前往参观,在民众的要求下,灯会一次次延期。此后,北京的灯会活动日渐丰富,一些区县相继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灯会,有的还在夏季举办灯会。
从历史上看,灯节一直带有浓烈的“官俗”色彩,汉、隋、唐、宋无一例外。尤其是北京,自辽金到元明清为都城灯彩艺术深受宫廷艺术的影响,上千年的历史,融汇全国各地灯彩之精华,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
宫廷扶植得天独厚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有860多年的建都史。从辽金到元明清,历朝历代北京的手工艺品从生产管理到服务对象,几乎都在宫廷官府,从元宵节到其他节俗尤其是较大型、复杂的花灯的制作,也大多有官府的操控。如同北京的绒绢纸花叫“宫花”、织毯叫“宫毯”、玻璃料器叫“宫料”、刺绣叫“宫绣”、珐琅彩瓷叫“宫瓷”一样,花灯也叫“宫灯”。正是由于北京得天独厚的特殊地位,即便是京城街巷铺面悬挂的由民间艺师扎制的花灯也都具有皇家气派。致使皇城的灯彩艺术,烙下盔顶圆吊灯了鲜明的宫廷艺术的印迹。
巧匠云集博采众长
从历史上看,北京宫廷工匠大多是将全国各地的技艺高超,身怀绝技的工匠搭起了技艺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北京花灯艺术能融合各种技巧,逐步形成了“京味”“宫廷艺术”的特色。
材质精良不惜工本
传统的北京灯彩,依照需求的不同,选取优质的原料制作,比如紫檀、红木、象牙、黄金、珍珠等作为灯彩框架和装饰。即便是毛竹,也必须是生长了三年,达到一定尺寸的,才能制作灯条。历史上北京制作灯彩的匠师,大都从全国各地聚集而来,官营手工业分别由宫廷王公贵族所控制在灯彩制作中不计工本、工时,将精优放在首位,艺师只有精工细作才能符合要求。久之,匠师练就了一套精益求精的高超技艺。一盏宫灯值千金是司空见惯的。
品类繁多绚丽多彩
京都花灯的品种较为丰富,有硕大巨型的,有小巧玲珑的;有凝固静止的,有博众联动的;有飞花屏莹的,有人灯合舞的;有龙船跃水的,有环旋走马的;有木瓷纸铜的,有绢纱丝绸的,亦有琉璃及其他质料的;等等。仅以北京宫灯为例,既不仅置于室内,也有放在室外的。用于室内的有珠穗流苏的挂灯及高架的戳灯,放在桌案上的有玲珑秀丽的座灯;用于室外的有挂于大门口的风灯和庭院中的挂灯、戳灯,还有手持移动的把灯和照明的提灯,以及各种各样的壁灯。宫灯的造型要与建筑物相协调,色调要与建筑物的色彩相和谐,这样才能达到既适用又美观的要求。彩灯造型根据不同的材质、题材、用途、环境、季节设计出各异的形态,千化万变,真可谓陆离光怪,应有尽有。制作方法五花八门,有镶嵌雕刻玲珑的翡翠和白玉的;造型有方形、六角、菱形、圆珠、双鱼、葫芦、银锭、套环等。民间艺人各有绝招,令人目不暇接。
题材丰富雅俗共赏
花灯上面的彩绘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博古文玩、戏剧故事。画面所选取的题材内容,讲求图必寓吉祥,画必有讲头,雅俗共赏,典故精粹。
经久耐看长期陈设
具有宫廷气派的京味灯彩,不是那种仅顾一节一令一时娱乐玩赏,“今天点了明天扔”的暂时性花灯,而是可供长期陈设观赏的精美手工艺术品,由于其制作极为精致、精细、精艺、精工、精彩、精美,从制作到内容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衫显中国厚重的优秀传统,因而更加经久耐看,反复赏鉴,耐人寻味。有许多是可供珍藏的文化收藏品。
光电声动与时俱进
许多花灯制作向着“形、色、声、光、电、动”综合一体性演变。北京的灯彩文化,形成了扎制规整、彩绘精致,安全适用,灯光明亮,美化环境,娱乐高雅、堂皇富丽的效果。
北京灯彩长期流行于北京地区,按使用方式分,它主要有吊灯、座灯、壁灯、提灯等几大类;按制作材料分,包括纱灯、宫灯、走马灯、立体动物灯、金属灯、料丝灯等多个品种。北京灯彩制作技艺较为丰富,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书画等都是其重要的技术手段。
北京灯彩制作流程:
第一步:选择制作彩灯的布艺材料;
第二步:在布料上绘画需要的图案;
第三步:检查半成品,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修正;
第四步:制作彩灯的灯架,并将已绘画好的布料分割到灯架上。
传承状况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灯节的消失,北京灯彩仅剩下宫灯和红纱灯两个品种,其余各种花色灯彩的制作技艺均已失传。面对灯节衰落、灯彩逐渐消失、外来节俗削弱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现代科技冲击传统手工艺等一系列的难题,北京灯彩举步维艰,后继乏人,急需抢救保护。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鑫瑞祥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获得“灯彩(北京灯彩)”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灯彩(北京灯彩)项目保护单位北京市美术红灯厂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鑫瑞祥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评估合格。
一、宫廷派
辽金元明清时,宫廷御用监、内务府造办处有专门为皇家制作灯具的工匠,有特殊需要时,随时将民间的灯匠召进皇宫,以贵重的材料精心细致地加工各种灯具与彩灯。宫灯用紫檀、红木、花梨木、金丝楠木等为框架,再镶玻,璃、纱绢,经雕、镂、刻、彩画制成。此外也有用骨刻、铜铸、烧蓝、雕漆等工艺装饰框架立柱的。分六方宫灯和花灯两种。六方灯是传统六角形的宫灯。宫廷花灯品种很多,有客厅、礼堂用的吊灯,桌上的台灯,座椅两旁的戳灯以及安装在墙壁上的壁灯等。如今北京紫禁城中养心殿、坤宁宫、长春宫及颐和园等处都还挂有清时的宫灯制品。
二、民间派
这是相对于宫廷花灯及艺匠花灯而言的。民间花灯制作大多是群众性的,带有业余的性质。百姓按照自己的爱好,因材施艺地在灯彩中表达理想和向往。街坊邻里在制作花灯时,往往互相观摩借鉴。许多家庭还有祖传世袭的因素,每到传统节令或婚嫁喜事时,将自己倾心即兴制作的花灯张挂起来,有的还是集体制作的结晶,比如蒿子灯、荷叶灯、莲花灯、果蔬灯等。此外,在城镇乡村也有以制作花灯为副业的,比如每逢灯节,在东四、西单、鼓楼前等街市上售卖的花篮灯、鱼灯、走马灯等,生动质朴,鲜亮犷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魅力。
三、艺匠派
所谓艺匠派,是专职制作灯彩的高手。昔时北京有专门从事灯彩制作的行业。平日里制作各种纱灯,用生长三年的竹子劈削成篾条,扎糊成椭圆形,然后裱上纱绢,刷上桐油制成。由于灯内燃烛,风吹不灭,俗称为“气死风灯”,20世纪50年代以后,还制作大红灯笼。北京纱灯的主要品种是红庆灯(即大红灯笼)、彩纱灯等。其中红庆灯和彩纱灯,既能照明,又能点缀装饰环境。制作方法是把成材的竹子削成条,做成框架,然后将白纱染成黄、蓝、粉、绿等颜色,蒙糊成各种彩灯,再运用国画技法绘上花鸟、山水、飞禽,鱼虫等图案,在灯上还配有金色的云朵和各种颜色的流苏。每逢灯节之前,是艺匠大显身手的时候。他们往往充分利用各种材质,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灯彩。北京的灯彩艺师工匠由于时常被征调入宫修理或制作内廷灯彩,所以经他们手制作的灯彩,既有宫廷花灯的古雅、庄重、华贵和讲究细刻精雕的特征,又彰显出民间艺术生动活泼、装饰性强和生活气息浓郁的特征。这也是北京灯彩最明显的风采。例如灯彩《大戏楼》《龙船》《龙凤呈祥》,等等,以其精致细腻,明光闪耀,富丽堂皇,典雅高贵而令人称道。他们还专为戏剧、舞蹈制作道具灯。
四、现代派
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灯彩注重新材料、新工艺,引用了电动、声控、激光、光导纤维等科技手段使灯彩起伏动转,能发声、能喷水、能飞跃、能表演,变化多端。例如1986年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元宵灯会上,利用“科学城”的科技优势,使传统的灯彩艺术锦上添花,明光增彩。当然,也有的名叫灯彩,而实际成了能动作的模型,削弱了“灯”与“彩”的喜兴特征。
社会活动
2013年10月10日,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中华传统技艺精品展“北京月”活动--北京非遗展览上,展示了灯彩(北京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