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型生动
石湾陶艺的特色之一是造型生动,无论是人物、动物、器皿的刻画,都致力于达到"百物百性,千人千面"的艺术境界,尤其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陶塑形神兼备,以寓巧于拙的艺术美来表现生活百态,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石湾人物陶塑于明代晚期才出现,到清末民国时期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后,石湾陶塑迎来新的发展高峰。石湾人物陶塑的题材广泛,有仙、道、佛、市井人物等的塑造,人物陶塑注重表情的刻画,还借助衣纹折叠、线条流动来丰富人物形象。
2、釉色丰富
石湾釉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石湾传统以草木灰(禾草灰、杂柴灰和桑枝灰)制成的水白釉为基础,利用其所含的氧化钙作熔剂,再配以不同的金属呈色剂配成。石湾陶器的釉色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以蓝、绿、白、黄、黑为大宗。石湾窑器釉色丰富而多样,且善仿历代名窑釉色,如仿官、仿哥、仿龙泉、仿定、仿景德镇等,其中以仿钓窑变花釉最为著名。
3、技法多样
技法多姿多彩是石湾陶艺的重要特色,他对于形成产区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直观的形象显示作用,成型技法包括手印原作、注浆成型;产品造型上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刀塑、按塑、捏塑、贴塑、线塑以及"胎毛技法"等,其中的山公微塑就是陶艺家们利用陶土特有的可塑性,用搓、捏、贴、捺、塑等传统手工技法创作出人物、鸟兽、亭台楼阁等一些造型精微的作品,装饰点缀在盆景上。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物花鸟等均由陶泥塑制,将自然景物浓缩在方寸之间,犹如一座立体的山水画。
石湾陶可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五大类。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陶塑技艺形神兼备,高度写实和适度夸张相结合,兼有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其制作工艺有构思创作、泥料炼制、成形、装饰、上釉、龙窑煅烧6个环节,其中煅烧的火候全凭师傅的心得体会。龙窑的上中下有高中低三种火,分别用于移动烧制物品的不同部位,技艺娴熟的工匠才能把握。
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湾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从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陶塑可见其艺术雏形。河宕贝丘遗址为土墩类型新石器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面积约10000平方米。1975年曾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文化层厚1—2.2米,包括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出土陶器有釜、罐、壶、豆、盘、盂、纺轮,陶器上还见一批刻画符号。1989年6月,河宕贝丘遗址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佛山出现大型窑场的历史最迟可上溯至唐代。20世纪50至70年代,先后在佛山石湾和南海奇石发现唐宋窑址,发掘出的均属半陶瓷器,火候偏低,硬度不高,坯胎厚重,胎质松弛,属较典型的唐代南方陶宋代石湾陶器的装饰艺术非常重视纹饰。纹样题材广泛,形象丰富。生产的日用陶器,造型及装饰手法都注入了艺术表现形式,器形饱满、均衡,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种类也比唐代丰富很多,有魂坛、堆贴瓦檐重叠式矮身陶罐、彩绘花瓶、陶琴等,涉及器皿、文玩、动物、人物等各个陶塑类别。
南宋至元时期,中原移民把北方的陶瓷技艺带到石湾,与石湾原有的制陶技艺相融合,大大提高了石湾陶器制造水平与艺术水准。
明代以后,石湾陶塑种类和题材渐趋广泛,百姓日常劳动、生活情景以及百姓熟悉与喜爱的神仙人物与历史人物,都在石湾陶塑艺术中得到真实生动的表现,褒忠贬奸、扶正嫉邪、祈福求安、尊老爱幼等百姓的道德观念与社会态度在石湾陶塑艺术中得到传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