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骘寺依山而建,山名叫赐儿山,民间多把寺也称作赐儿寺,常年香火缭绕,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据《山丹县志》记载,阴骘寺始建于元代,最初是以凿窟供佛开始的活动,所以这里也叫“赐儿山石窟”。后来僧徒信士在窟下修了禅院、佛塔,便逐渐形成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大寺。据史料记载,阴骘寺在明清鼎盛期曾多次维修、扩建,规模最盛时庙宇有房间300多间。
现阴骘寺为重建建筑,有乌龟山、象驮塔、卧龙山、禅坐洞、观音殿、送子娘娘殿、弥勒殿、阴骘寺塔、石窟群等景点。阴骘寺佛塔又名无量寿塔,塔高约三十八米,通体赤黄,供奉如来佛祖塑像和千手观音等。赐儿山石窟群分布于长约90米的砂岩崖壁,崖壁距地面约百米,今天保存下来7个佛窟,其中第四窟有8平米多的壁画是该寺保存最古老的历史遗存。
关于赐儿寺的名称流传下来许多神奇传说,一说当年乾隆皇帝西行至阴骘寺,喜闻宫中又得皇子,便御笔亲写“赐儿寺”金匾,从此寺名易为“赐儿寺”,声名远扬,流传千年。娘娘庙前有楹联为证“我费尽婆心抱个孩儿付汝,你须做百般好事留些阴骘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