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冬笋产自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冬笋是蕉岭县十大长寿食品之一,其获得原因是:一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二是产品天然绿色、口味好、品质佳;三是产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作用显着;四是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有广阔的市场、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之一。
蕉岭县种植毛竹,生产冬笋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而蕉岭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四季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正是适合毛竹生长良好自然环境。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蕉岭冬笋”成为了地区土特产之一。
冬笋是立秋前后由毛竹的地下茎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末出土,笋质幼嫩,是一道人们十分喜欢吃的菜肴。
冬笋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又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
冬笋是一种高蛋白、低淀粉食品。它所含的多糖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独善于清化热痰。
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边陲,韩江上游。蕉岭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四季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合毛竹生长,蕉岭县境内土壤pH值约为5.4-6.7,土层深厚,疏松,无任何污染,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为冬笋充分吸取土壤中的养分和精华,变得丰厚、鲜活,提供了基础条件。
冬笋是立秋前后由毛竹的地下茎,逐边侧芽发育而成的,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未出土,笋质幼嫩,是一道大众喜食的可口菜肴。
冬笋是一种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功效的美味食品,其质嫩味鲜、清脆爽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及丰富的膳食纤维。冬笋味甘,性微寒,归胃、肺经,有滋阴凉血,和中润肠,清热化痰,解渴除烦,清热益气等作用,可辅助治疗食欲不振,脘痞胸闷,大便秘结,痰涎壅滞,口渴烦热等病症。
栽培管理
1. 选择母竹:选择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1年至3年生,胸径3厘米至6厘米的毛竹为母竹。
2. 种植:将母竹放入穴中,竹蔸上部略低于土面,鞭土密接,下紧上松,填土时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浇水保湿,打桩固定。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种植时间,栽植密度:每公顷625株(丛)至833株(丛)。
3. 施肥:第一年施肥二次,5月至6月每株根施复合肥0.25千克或液施尿素0.15千克至0.25千克;第二年5月至6月每公顷根施复合肥375千克,11月至12月每公顷施有机肥20吨;第三年5月至6月每公顷施复合肥450千克,11月至12月每公顷施有机肥30吨。
采收
采笋期在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2月底。宜在笋尖即刚露出土面1厘米至2厘米时采收,采笋时,先扒开笋周围土壤,露出笋体,在笋体膨大弯曲部位,用采笋刀从内向外切下,保留余蔸2个以上饱满的笋目,切口平滑,与笋节平行。割笋后及时把表土复回原处。
毛竹产业是蕉岭县大农业范畴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蕉岭县新种毛竹153公顷(2293.8亩),垦复施肥、劈山抚育毛竹7133公顷(10.7万亩)。
2015年,全县毛竹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其中南礤镇毛竹种植面积8万亩,蓝坊镇5万亩,广福镇1万亩,其他各镇共1万亩),年产0.8万吨,是蕉岭县冬笋节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
2018年3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蕉岭冬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