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内涵
延川剪纸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剪纸源起于美化居室,叫窗花,初为家庭女眷爱美的艺术独创。其次,延川历史上自然条件恶劣,又处边陲之地,天灾人祸频仍,人民生活贫困,剪纸不仅是较经济实惠的一种美化家居的艺术,也是妇女祈福驱祸、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内心表露。再则延川黄河文化积淀浓厚,历史上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延川境内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生存活动,并创立太极八卦图,故黄河文化积淀浓厚,剪纸体裁、题材丰富,堪称北方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延川剪纸是数千年来,广大劳动妇女用剪刀创造的民间艺术,具有粗犷、质朴、气势流动、大气磅礴之特点,它保留了较为古老的图腾文化、艺术形态和本源哲学。
2、艺术元素
题材丰富多彩,有生活中频繁接触的鸟、牛、鸡、猪等各种动物,也有反映吉祥如意、生殖崇拜、繁衍生息、连年有余、民俗风情、故事传说等内容。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有的精巧、酒脱、有的明朗、简练,有的夺张、变形。在陕北农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剪纸。
3、艺术构图
延川剪纸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造型简练淳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一般设有方、圆依托的外轮廓,线条粗壮,便于运剪,利于粘贴仿剪。构图结构严密,主次分明,韵味丰富。
4、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写意、写实两种:写意作品出自性格开朗、大胆泼辣、做事利索的妇女;写实作品出自性格内向、细心慎重的妇女。
5、艺术种类
延川剪纸艺术从结构造型来看,主要有立体纸扎和平面镂空两种造型。纸扎又叫纸糊。这种造型工艺所需材料有纸花,硬质材料框架及其裱糊材料。纸扎按用途划分有纸扎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彩灯、洞房、风筝、动物和器物等。在延川民间,凡遇婚丧喜庆节日及大型娱乐活动,都离不开剪纸艺术。较为典型的是丧俗纸扎,一般是由孝子高薪聘请纸匠或纸工按照人世间的生产和生活习俗为亡灵结扎纸俑。纸俑的种类有纸人、纸马、纸车、纸房、纸牌坊、纸幡、纸棍和纸奠等。婚俗纸扎有大红双喜字、吊花等。纸扎艺术的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立体造型艺术。
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而对于剪刀的形制并没有十分特殊的要求,市场上出售的用于裁剪衣料的普通剪刀就可以。一般来说,选择刀尖轻巧纤细,开合松紧适度,刀刃锋利的即可。纸张是剪纸的基本材料,纸张选择得好,能为剪纸带来较多方便。单色剪纸一般选用普通大红纸或者彩色电光纸,效果大方、喜庆。剪纸更注重原创性,不受刻刀和纸张的限制,更加自由和随意。
染色剪纸和刻纸大多采用宣纸或粉连纸。每次可剪、刻几张甚至几十张。刻刀主要有斜尖刀和圆口刀两种。刻刀比较简单,自己可以动手做。刀片用旧发条、锯条、表条均可,用砂轮打磨成所需要的形状。刀片做好后用细线绳绑紧在小木条或竹棍上即可。配合刻刀使用的工具还有蜡板和尖锥子、钉子等。蜡板的作用是为了让刀刃刻划顺畅,又不至于损坏桌面而设置的。蜡板用筛过的草木灰与黄蜡加热搅拌,倒人木板里压平冷却制成。一般蜡板的硬度跟所做的剪纸图案复杂程度有关。精致的图案应该使用较硬的蜡板,蜡板过软会把较细的线条带断。刻制普通的线条较粗的作品时,应采用较为松软的蜡板,省时省力。所以一般剪纸艺人都有两块甚至两块以上的蜡板。先将原有的样子放在20张或者30张薄纸上,然后将它们放在垫板上并用钉子固定,用刻刀由里到外一层层地刻,刻好花样后,刻纸就完成了。
2011年5月23日,剪纸(延川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6。
延川县建于隋开皇三年(公元前583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剪纸艺术兴起更早,已有数千年历史。延川剪纸究竟始于何时,尚无资料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但是从现代剪纸作品的风格及其内容而言,却保留了较为古老的哲学意蕴及其民俗风情。延川剪纸虽起源较早,但长期以来未受重视,一直埋没于民间,至1985年才得以逐渐发展兴盛,20世纪90年代迈入成熟期。
1、传承价值
延川剪纸保留了古老图腾文化、艺术形态和本原哲学的内涵,保护和抢救延川剪纸将会对中国民间美术乃至世界美术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传承状况
延川剪纸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濒临后继无人的困境,需要对之进行抢救和保护。
3、传承人物
高凤莲,女,汉族,1936年出生,陕西延川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剪纸(延川剪纸),申报地区为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
4、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延川县文化馆获得“剪纸(延川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6、社会活动 1981年,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延川剪纸作品《猴子摘桃》《猫》《鸡》,被编入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选编的《延安剪纸》一书。 1989年,延川剪纸和布堆画艺术作品在上海市展出。 1996年1月5日,《陕西日报》第八版刊登《从小脚女人到艺术大师》一文,专题介绍评述延川剪纸能手高风蓬。她的剪纸作品被法国东方艺术馆收藏7幅,在澳大利亚展出11幅。她多次参加国家级民间剪纸大赛,获大奖12次,中央美术院教授靳之林称赞其为黄土高原的“第一把剪刀”。剪纸后起之秀刘晓娟,以剪“鸡”见长,其造型千姿百态。 1996年8月1日,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刘晓娟百鸡图》构纸面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