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图处理
选图多用象征、借喻的手法,并对其进行变形、夸张的处理,突出表现对象的轮廓特征。
2、颜色选择
在色彩上除了传统剪纸常用的红、白外,象山剪纸还从民间蓝印花布、青瓷中吸取古代民间装饰设色手段,采用与海同色的蓝青色纸来剪,清纯、质朴、明靓、大方。
3、题裁内容
作品除取材于日常生活,如窗艺、鞋花、肚兜花、枕头花、帐帘花、搀褂花、拦腰花、帽花等等外,还取材于非常具有象山的地域特色的要素,如有很多表现大海、渔网、舟船、鱼类等等的图案和作品,其中有幅《百船图》的剪刻,则描述出了象山历代渔船的演变过程,可谓是当地渔业发展历史的艺术性的展示画卷。此外,还有反映当前各行各业的、鲜活的社会动态和各种社会生活的作品。
4、构思裁剪
象山剪纸在创作时,先在腹中打好草稿,根据先难后易,先里后外,先细后粗的口诀进行裁剪。
象山剪纸以各色腊光纸、宣纸、胶水等为材料,以剪刀、刻刀、铅笔、刷子等为工具,通过艺人的构思、起稿、剪刻和衬背景纸等制作工序剪刻而成。
象山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1988年出土的塔山遗址陶器中,就发现有剪纸的饰样,可见其起始之早。这种古老的民间美术样式,至明清时刻则已普遍流行于民间了,象山的村村岙岙的妇女巧手都能剪出一手美丽的纸花。已知的在民国时就涌现出了徐祝山、高妙兰一大批剪纸高手,建国后又出现了徐忠杰、傅一介、谢才华等一批剪纸艺术家。
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年轻人对民间艺术普遍缺乏兴趣,愿意学剪纸的人不多,象山剪纸后继乏人,传承不易。
本世纪初,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民间艺术的不断重视,象山剪纸重新活跃起来,2008年5月占地5862平方米的“象山才华剪纸艺术馆”落成,2010年5月象山县丹城第二小学被浙江省文化厅和教育厅联合命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