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养鸟分主要有:画眉笼、百灵笼、子燕笼、白燕笼、四雀笼、石燕笼、鹩哥笼、红嘴鸟笼;
按笼型分主要有:四方笼、八方笼、圆笼、异型笼、拱顶笼、平顶笼;
按装饰分有:雕花笼、素笼、染色笼等;
按材料分有:红丝笼(老料笼)、斑竹笼、楠竹笼、柏夹笼等;
按用途分有:洗澡笼、斗鸟笼等。
古城竹编鸟笼主要采用3-5年的楠竹或斑竹制作而成,结构完整、品种繁多、适用性强。一个鸟笼从选料到成品需要30多道工序,包括选材、脱青、烘烤、底圈、挨圈、绑圈、顶圈等。仅做一个“素鸟笼”就包括大大小小上百个小部件,若一个小部件弄错,做出来的鸟笼就都是次品。也因此,每一个鸟笼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完全复制。
王明文在刚刚20岁那年便正式跟着父亲王修其学习制作鸟笼。选材、脱青、烘烤……王明文从最基础的技术开始学起,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王明文上手特别快。
20世纪70年代,古城王修其拜民间老艺人杨蔑匠为师学习钻研竹鸟笼技艺,领悟古城竹编鸟笼传统制作技艺之精髓。
一个小小的鸟笼,被王明文琢磨出了许多创新之处,每个创新虽小,但把它们集中到一起,就能起到很大的改观,改变鸟笼的内涵,它的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2015年,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自唐朝以来,玩鸟渐成风尚,古城鸟笼制作得以兴起,经过宋元两朝的发展,到明朝时期古城鸟笼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当时还传唱着这样一首民歌:“夜半起篾声,晨明坐鸟肆;七里观作笼,八里听鹃鸣”。
清朝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几乎成了“户户伐竹制笼,家家遛雀养鸟”之势,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
至民国时期,古城的鸟笼制作技艺进一步发展,不但技术有了定制,还加入了鸟笼装饰程序,同时品种更加齐全,已有了数十个成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