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人(北京面人郎),北京市海淀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面人也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流行于全国各地。面人多以动物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地方戏曲中的人物为题材,经过艺人在手工的基础上,融入面塑艺人大量的感性因素,体现了人类手脑协调运动的和谐生存状态,引导人们用面团捏成富有人情韵味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技艺水准和高度的艺术品位及审美价值。
2008年6月7日,面人(北京面人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52。
北京面人郎这一民间面塑艺术由郎绍安(1909年—1992年)所创,他曾跟从“面人大王”赵阔明学艺,后形成自己的面塑艺术风格。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郎绍安练就了“眼明手快”、“看得准,拿得稳”的捏塑绝技,其作品手法简洁,造型准确,形态逼真,装饰洗练。
1957年,郎绍安之女郎志丽开始随父学习面塑。她继承父亲的技艺特点并加以创新,进一步发展了北京面人郎的面塑艺术。她还注意总结父亲的艺术经验,整理出版了《我的面塑艺术生涯——郎绍安》一书。郎志丽创建了“面人郎艺术工作室”,为北京面塑艺术提供了传承、研究和发展。
面人多以动物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地方戏曲中的人物为题材,基本形制分“签举式”和“案置式”两种。前者多为娱乐儿童的食玩品,造型简略,形态生动;后者则是雅化的陈设艺术品,做工考究,造型精致,还需在原料中混入添加剂作防裂、防虫、防霉处理。
材美
由于面塑的流派众多,故面的配制和手法各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流派,和面的配方和手法也会因季节的变化及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面人郎”所用的面是用普通面粉和江米面按照比例混合而成,用水和好上锅蒸熟。为了增加面的通润以防止干裂,还要加上蜂蜜,最后再混以特制的颜色揉搓,这样的面人可以保证几十年不褪色。
工巧
面人郎制作手法细腻,充分运用揉、捏、揪、挑、压、搓、滚、碾、剁、拨、按、切等技法对细节充分拿捏,反复勾勒,制作一丝不苟,细致入微,从武将头盔上的花纹、衣服褶皱的颜色,到旗子上的字迹图案、场景中的雕梁画栋,再到人物的眼睫毛、双眼皮、头饰发髻,无一处不是活灵活现、制作精良。面人郎的面塑造型,细说起来要有上百道工序,在创作的整个过程中,从面的制作到颜色的调配到人物形象、服装服饰的搭配,每一步都非常繁琐,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小题大做,该简时简,该繁时繁,只有繁简的巧妙搭配,方见真谛。
灵心
面人郎彩塑都是一次成型,制作之前经过深思熟虑,每个作品的神态细节了然于胸,捏起来一气呵成。捏塑的形象小,面量就小,揪一小块面塑上去,可以塑形,但不能再往下扒,就是不能修补。捏面塑不同于其他雕塑艺术,面人制作的关键在于手上的分寸,在于手的力度把握,小小面人不过才几寸长,要在这样大小的空间内对人物进行细微地刻划,并做到不增不补,肢体间的无缝连接,全靠一双妙手控制力道。增之一分,减之一分,不是靠工具和仪器的精确测量,而是靠心灵的直觉。这种手感的获得和心灵的直觉,除了师傅的指点,更多的来自于手艺人长时间对面塑艺术的心灵感受,因为最终手由心而发。在捏面人的过程中,手艺人的双手与面团在互相接触、感受、调整和塑造中互相陶冶,成为一个整体。
面塑的传承与其它民间艺术一样,一般为口传心授,师徒相传,没有专门的学校学习。除了世代相传的面塑传承人之外,一些青年爱好者也会拜师学手艺,并在各个旅游景点边捏边卖。
面人制作一般先采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体形制,再用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刻画手脚、头面、神情等局部细节,最后加上发饰、衣裙及相关插件,作品即告完成。面人艺术主要依靠走街串巷的游方艺人即兴创作,掌握了娴熟的塑造技艺,题材、造型、配色等工艺程式了然于心,顷刻就能将面团变成其艺术形象。
北京面人郎的面塑作品不仅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而且还能为老北京民俗风情和民间手工技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面人郎艺术题材面广,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对三百六十行的情形和各种老北京民俗都有生动的反映。在民间传承发展的面人艺术寄托着广大民众的审美情怀和生活理想,为中国民间历史、习俗和艺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郎志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面人(北京面人郎)传承人。
郎佳子彧,5岁跟随父亲学习面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面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
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获得面人(北京面人郎)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面人(北京面人郎)项目保护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面人郎作品《元春省亲》获得第四届北京美工杯金奖。
1956年,郎绍安作品《智取华山》在北京市手工艺品展览会获得国家领导人关注。同年,郎绍安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代表团到英国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
1980年,郎志丽以面塑手艺代表中国参加举办于美国夏威夷的工艺美术展。
2016年8月,面人郎参加中阿合作论坛第三届中国艺术节。
2021年4月,北京面人郎郎志丽参加第二届海棠花品牌文化节并传授制作面塑。
2022年2月5日,北京面人郎郎佳子彧在人民大会堂为国际友人展示面塑艺术。
2022年2月11日,北京面人郎郎佳子彧接受人民网视频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