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人(面人汤),北京市通州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面人汤面塑艺术始于清末,其风格流派由近代面塑艺术家汤子博先生(1882—1971)创立。面人汤所用材料有面粉以及陶、木、泥等,并采用羊毛、羽毛、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及动物的胡须和毛发之类,以加强形似的效果。面人汤的面塑形体完整饱满,造型略作夸张,色彩鲜艳醒目,制作手法多样,注重神气动态,有着鲜明的风格特征。
2011年5月23日,面人(面人汤)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2。
“面人汤”一名由来已久,它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某个组织命名的。汤子博自清末研发面塑之后,在中国各地风餐露宿,自我营艺,不知不觉地在他的活动中得名。因为他的面人与遍及中国的山东硕壮大面人迥然不同,因此广大百姓自然而然赋予了他这—通称。汤氏三兄弟从京师发展到中国,他们终年为生活奔波,为艺术追求,不解其声望之意义,更不知其名之由来,百余年来历久不衰,积以时日,民众异口同声地称汤氏兄弟为“面人汤”,而且不胫而走,名扬海内外。另一个原因则是在同行业中影响了众多大面人的从业者,逐渐出现了不同水平的各类小面人,从而取代了遍及社会的山东大面人,改变了这个行业的造型风格。再一个原因则是汤氏面人在旧中国引起了达官贵族及众多名人学者的青睐而为文介绍,多有收藏,在知识小众中得到广泛的赞誉。时至今日,故宫博物院还存有一代“面人汤”汤子博的弟弟汤有益的面塑作品。
汤氏兄弟数十年如一日地营艺在群众中,不自觉地践行而名声渐行渐远,水平日渐更新,因此“汤家样”的小面人在大众与小众中自然形成了这一称谓,而且代代相传,在传承中发展提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高度的关怀重视,使汤氏父子有难得的机会进入最高美术学府,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创作意识,从而在中国内外参展和参加重大的国家级和国际创作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代“面人汤”走出中国与众多国际名流,艺术团体和高等院校的交往,使“面人汤”其名增强了世界色彩和国际影响。
“面人汤”面塑艺术的风格流派由近代面塑艺术家汤子博先生(1882—1971)创立。汤子博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博采众长,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广泛吸收各地雕塑艺术特色,将此前的民间面人由“签举式”面塑玩偶改塑为“托板式”案头面塑,从而使面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艺术品。此后,“面人汤”陆续创作出“核桃面人”(在半个核桃中陈列的精微的面塑)、浮雕面塑、悬塑面人和制钱面塑等多种样式。所用材料有面粉以及陶、木、泥等,并采用羊毛、羽毛、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及动物的胡须和毛发之类,以加强形似的效果。
“面人汤”的面塑形体完整饱满,造型略作夸张,色彩鲜艳醒目,制作手法多样,注重神气动态,有着鲜明的风格特征。
①面塑用工具
面塑的主要工具有二种,一是雕塑刀,一是支撑手柄。雕塑刀,行家谓之拨子,是用牛角磨制成一端尖、一端扁的光滑柔润的捏塑工具,也有用兽骨,塑料、有机玻璃等不同材料制作的,牛角质料较好。牛角刀是半透明状而富有弹性的,使用起来手感舒服,操作顺利,是一种制作面塑工具的传统好材料。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预备好的牛角坯子,在上面画好工具的图形,然后用快刀或细锯,留出余量把它锯下来,再用木锉把大样锉好,继续用粗细砂纸或砂布打磨成接近所画之图样,然后再以水砂纸用水打磨,凉干后在细磨刀石上用水加工,最后在油石上磨制完成,如果尖端部分变得皮软,用剪刀剪去,重新磨制,这样则初步制成一把面塑所用之塑刀;将此制好之塑刀放入蓖麻油中泡制一二天,取出后用棉纱揩净,即成一把理想的面塑塑刀。
支撑手柄起到制作面人时的骨架作用。一般用20厘米左右的竹签,将一端削尖即成,下端(粗端)略光滑一些,而尖端要粗糙一些。有此两件基本工具实际上即可开始捏塑面人。要做精致的面塑作品还必须具备其他面塑用的辅助工具了。
辅助工具:辅助工具也有常用与不常用之分。首先必备的为剪刀,需要两把,一大一小。小者为袖珍剪刀,即为刺绣使用的电镀小剪刀,主要要求是保持尖端对口不钝即可。大剪刀可用市售之中型剪刀,质量以北京王麻子剪刀为好用,而小剪刀以杭州张小泉较为适宜。
小木梳一把,市面小店铺中出售胡梳者,亦可使用。
钉锥及小刀。需要一把装钉用锥,以便按装时钻孔使用。如一时没有,以单股旧剪刀代替亦可。油盒及金、银粉盒。油盒即直径为6~8厘米的圆铁盒,作为装蜡油用,现在市场上出售之小糖盒很精美,也可代替使用,唯注意盒盖用卷边者为佳,易于开启。另外准备直径为3~4厘米的小铁盒2~3个,一为装金粉,一为装银粉用,金粉要用红金粉,黄金粉次之。金粉、银粉都要目数高者,不可使用粗劣产品。再一小盒为装碎广片使用,即一种闪光的极碎的片状结晶物,国外名叫Ross Glitter,是一种金、银以及各色的闪光碎片,如果没有,也可以用装饰花纸,两面皆闪光者剪碎代替。
此外,再准备一两支胭脂笔,一支浓,一支淡,用以晕染面部气色使用,先用浓笔点以胭脂少许,再以淡笔晕染,可以增加气韵。
②面塑用材料。
面塑所使用之材料,以面粉为主,只不过在面粉中加入某些化学成分的添加剂,使之起到一定程度的防腐作用。
面塑材料的配制:面塑材料的配制是以250克富强粉与50克江米粉、20克精盐、10克植物油、10克甘油、25克蜂蜜、10克食用防腐剂,及15克苯酚等材料。制作方法是,先将富强粉及江米粉盛于容器内混和,以开水和匀,做成直径20厘米、厚1.5厘米左右的面饼,入锅内蒸煮约30分钟,出锅后加入蜂蜜、食盐、防腐剂,经过揉搓,直至滋润为止。然后加入苯酚、甘油再予揉搓,加入后两种成分以后,塑面较未加时面色更加白润,手感也有所不同。所制成之面团叫做底面或本面,将制好的底面置于搪瓷盘内,上下敷以洁白之棉布,布上敷以湿度合适之毛巾,毛巾上再盖一层透明塑料布,以备使用。
面塑颜料:过去艺人们常使用品色,即一种碱性颜料,此种颜料色彩鲜艳夺目,颇具民间风味,但不能持久,很容易退色。现在由于水彩颜色、广告色以及油画颜料及其他颜料的出现,大多数人使用水彩或水粉颜料。以水彩较为适用,若用粉剂也可,牙膏袋装应将清胶除去为好。配色方法是将底面根据使用的多少分为大小不等的若干块面团,然后分别将颜色调入面团之中,揉匀,形如布卷状,放于搪瓷盘内排好。面团的排列像油画的调色盘一样,要有固定顺序,一般的排列顺序是自右至左由暖到冷,即底面、白、黄、红、绿、蓝、黑等。不能相距太近,要有一定间隔,以免相接串色。
面塑用油是蜂蜡和植物油。植物油一般以香油为佳,清香油也很好。蜂蜡与油的比例为1比8,也可视情况而定。过去讲究用核桃油、橄榄油,将蜂蜡入油以文火化开待均匀后即可置于阴凉干燥凉干凝固即可使用。
上述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即可开始塑制,面塑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它比泥巴、石蜡、橡皮泥等材料的延展性能更强,更方便。塑面的另一优点是色泽鲜艳,具有半透明性。
辅料的备制:在着手捏面之前,还要先做一件准备工作,就是事先要准备好安装面人的托板。过去由于条件原因,只用厚纸板,现在使用梭木三合板,一般根据作品人物的大小决定底座的尺寸。人物通常为10厘米左右,底座则以6×6或6×10厘米为宜,底板锯好以后用砂纸打磨光四边的毛刺,上面糊以各色绸绫,底面糊以宣纸,宣纸上可以记载作品名称,作者姓氏、制作年月、作品尺寸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根据作品的长宽高设计玻璃匣或纸匣,以便陈列或携带。
面塑作品的保存与修复:面塑作品干燥以后,质地坚硬,干脆易碎,保存不慎极易损坏。所以一般都配以装潢,则可以增加面塑作品的美观,二则可以起到保护作品、防尘防碰的作用。一般面塑装潢的玻璃匣可分为锦匣、红木匣、纸匣等,均为立方体。一般说来,面塑陈设在室温摄氏20℃左右最为适宜,保存面塑作品每逢春秋季节,取出在空气流通干燥处通风一两小时,再收回原处利于收藏。切忌日光照射,必要时可喷洒防虫喷雾剂。作品复原办法是:先用清洁干毛笔(硬毫)将灰尘掉掉,用气吹去剩余尘埃;再以较软毛笔蘸无水酒精,自面塑作品的头部向下轻轻刷洗2~3次(切忌用清水洗刷,也忌使酒精滴在托板上)待酒精挥发后,色泽自然更新。若空气的氧化使面塑表面褪色,可将灰尘除净后的面塑加以追色:用小毛笔蘸些染像颜料,按原色轻轻涂染,染时要局部施色,不要全部涂抹,这样就可以恢复其鲜艳的色泽,如面塑作品受到局部损坏,应将其碎片放入无水酒精中涮洗,用镊子取出,抹上新鲜乳胶,按原处粘接复原,干后不留痕迹。 [11]
①技法的运用。
在练习基本技法的同时,还应注意色调的配合,以及作品颜色的统一、协调关系。
学习面塑,首先必须掌握揉面方法。揉面在面塑艺人中叫做盘面。盘面对于有助于保持塑面的水分,增加柔润感,因此在操作之前或工作之后,以及隔一定时间,都要经常盘一盘面,以备使用。
盘面时,要按塑面排列的顺序由暖色到冷色进行,即先盘底面,依次为白、黄、玫瑰红、绿、蓝、黑等色。盘面的具体办法是,先将塑面置于左手掌心,手指向右,然后右手与左手垂直合掌,两手相按,同时右掌向左推移,左掌向右移动,继之右掌再向右推移,而后将面卷回,恢复原位。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手感塑面滋润为止。最后重复上述动作,使塑面在左手掌心展开成薄厚均匀的面片,再用右手掌将面卷回成卷状,放回面盘之中即可。注意盘好的塑面,两端应如同花苞蓓蕾,不要呈盛开状。全部塑面盘好之后,上下覆以塑料薄膜,并在其上盖以潮湿毛巾,以保持湿度。制备一次塑面,一般可使用一周左右。面塑作品保存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配料、火候、操作手法、气候、保存方法等,而其中塑面本身的物性与化性,也起一定作用。一般来说,第一天备料,次日应用,经过24小时的自身缓解,使其筋劲发生变化,既利于塑造,又利于保存。
经过以上的准备,即可开始操作。操作时,也要时常注意在塑面上覆盖湿毛巾,不应长时间敞开。一般初学者集中精力操作,往往忽略覆盖塑面,如不注意,塑面表皮风干,容易养成从面团内心掏用的习惯,最后影响使用;即使做好一件作品,也易龟裂。因此在操作的同时,一定要养成保护塑面的良好习惯。
操作环境整洁,采光一般以来自左侧为宜,特别是制作微型核桃面塑,更应具备这些条件。在气候条件上,以北方春秋季节最为理想,空气凉爽、干燥,温度适宜。南方的梅雨季节,在作品变干的过程中也容易霉黑或影响颜色效果。
面塑的操作范围,基本上是在双手中进行的。左手掌心起着调色盘的作用,五个手指是起着支撑骨架的作用,右手持塑刀进行塑制,因此,两个手掌和十个手指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有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双手,这时就用口衔支撑手柄,或者置于案头,进行操作,待所制的局部饰物做好后,再恢复原状,进行安装塑制。有时,在塑制过程中需要调色、盘面,有时需要制作小道具,这都需要口衔动作的配合。
面塑的制作手法较多,诸如延、展、搓、拨、揉、刮等多种手法。搓法分为指搓与掌搓两种,掌搓较为少用,但却是一种最基本的功夫。
②辅料的应用与技巧。
面塑用辅料,有助于面塑作品的表现,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常用辅料的使用简介如下:
丝绒:面塑用绒的地方较多,例如京剧的胡须、耳毛、枪缨、拂尘,火焰、彩云等均可用丝绒来做。常用颜色有红、白,黑三种,蓝、绿、紫、橙等色次之,以胡须为例,一般说来,书卷人物很少以绒作胡须,舞台人物大都以绒作胡须。
孔雀翎:孔雀翎主要用于京剧人物的雉尾,以及某些表现舞台道具装饰之用。在制作时,先取孔雀翎上的一根羽毛,以左手拿住根端,再以右手食指指甲掐住,轻轻掠过,可使孔雀毛由竖直状变为弯曲状,符合京剧雉尾的模样。
金属薄片:即有一定弹性强度之铁片,且具有闪烁光亮,使用此种材料可制作刀剑及其他兵器。在制作时,先用剪刀剪成所需之刀剑形状,注意一定要边缘光滑有力,然后将表面的氧化膜刮掉,插入所设计的部位,再用塑面做成刀柄、护手等即成。
铜丝:一般使用变压器内之漆包线即可,外面裹以塑面,可以制作古装仕女之风带、神佛之光环、飞舞之鸟蝶等。大凡长条带状饰物中心以铜丝为芯,即可随意塑制,且干后不断不碎,使作品完好无缺,漆包线以细者为宜,作品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塑面变干收缩,而铜丝柔软易变,可与塑面保持一致,使作品不易断裂,变化自然。
胭脂:胭脂主要用以晕染脸部气色,过去江浙大块的胭脂最佳,色调匀润且经久不褪。使用方法简单,以指肚大小的一块胭脂,将端部润湿,轻轻在面人头部脸颊上涂抹数次,感觉匀润方可。此种南胭脂直径约有二三十厘米。现在艺人多以毛笔和颜色润之,效果亦佳。
竹签:将竹片劈成极细的竹枝,最好带有竹皮,用来方便。竹签在面塑上用途广泛。从开始讲的支撑手柄,人物在托板上的固定,以及各种道具,无不使用竹签,因为竹质坚固,有弹性,且不易折断,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截取粗细和长短,是一种理想的辅助材料。其他如旗杆、船桨、栏杆等均可用竹签做。
金粉,银粉:一般应以目数最高(即粉末最细)、光泽明亮、金色呈红,银色呈白者为最佳。用法有满金与点金两种。例如塑制铠甲、头盔,则将塑面做成连环甲或鱼鳞状,以食指粘上金(银)粉按在上面,而不是合胶水刷上,因为此法更加金光闪闪,效果更佳,若以胶调合则色调暗淡。点金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工具(如针、塑刀等)蘸上少许金(银)粉点在所需部位上即成;另一种是以薄铁片卷曲成某种近似图案状的戳子(因面塑特点之一是强调艺术感觉,如果真把图案做成具体清晰纹样,反而大为逊色)盖印在面人的服饰上。这种处理不但增强了服饰的质感,而且也是一种合理的装饰方法。
银片:一种面积极小的不规则状的闪光碎片,用以装饰面人的头饰。蛋清:蛋清的使用旨在提神和重点部位的强调。现在也有使用清漆、乳胶的,但其效果较差。使用蛋清时,不是全部涂上一层,而是待完全变干后,水分全部脱出,色泽欠佳时,在必要处稍微涂些蛋清,能起到提神和强调重点部位的作用,如妇女的发髻、首饰、衣服的团花等处,特别是在眼睛上涂些蛋清,会有明快之感。
乳胶:乳胶干后,不留痕迹,只是略有暗亮,使用时在飘带,水袖、服饰处粘以少许乳胶,既增加其坚固程序,又可使作品高雅精致。乳胶也是修复面塑作品的好材料,如果作品破碎,也可用乳胶粘补而不留痕迹。 [11]
一般说来,左手四指执支撑手柄,拇指不时地起固定作用,而掌心则成为一个小工作台或调色板,右手执塑刀进行塑造。塑制步骤为:先塑头部,次为躯干、下肢、上肢。支撑手柄始终起着雕塑架的作用,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动作姿势,或弯曲,或扭转。
面塑人物的大小尺寸以10厘米左右较为理想。面人宜小不宜大,正是尊重面质性能特点的缘故,所以面人可以做成核桃面人,黍粒大小的头部,眉目清晰,在半个核桃壳内可多达30余人。
头部是人体的主要部分,头部从正面看为卵形,而侧面就为相交的两个卵形(一为脑壳,一为面庞),面部又分三庭五步。从性别和年龄分,可分为男、女、老、幼四组来分析。
“面人汤”艺术具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赋予人们美感的同等功能,在中中国内外与画家、雕塑家举行联展。它纳入了高等艺术教育领域,如在中国内外艺术大学课堂讲学。它起到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辅助作用,如中国内外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收藏。它作为艺术珍品为中国内外所收藏,如美国底西司托学校有汤夙国面塑陈列室,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法国巴黎大学有收藏。它具有提高中国饮食文化水平的功用,如在中国为大饭店厨师实地操作授课以提高厨师在面点上的艺术水平。它具有为电影、电视艺术制作的艺术效果,如汤子博为影片《梅兰芳舞台艺术》制作远景人物,汤夙国为电影《骆驼祥子》制作乘车群众,具有为服装设计制作立体草图的具体手段。它作为文艺武器具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宣传功用,具有培养中小学、幼儿园的美育功能,如为中小学教授手工课,为边远地区中小学美术师资拍制卫星电视片。它具有为微缩景区(即小人国)设计立体图形和沙盘模型制作的功用。同样,它也具有生产高档旅游产品为旅游事业服务的功用。此外,它对于全息摄影也是急待开发的项目。
汤子博的次子汤夙国先生继承了面人汤的面塑艺术。由于其制作技艺的要求较高,仅有两位学生随汤夙国先生学习面塑艺术。
汤夙国,男,汉族,1933年5月出生, 2012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面人(面人汤),申报地区:北京市通州区。
通州区政府成立了项目保护小组,不但加强“面人汤”面塑技艺的抢救与保护,而且挖掘整理“面人汤”的艺术成果,为树立通州地区的民族艺术品牌打下基础,同时还健全完善了“面人汤”艺术馆,以此作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获得“面人(面人汤)”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面人(面人汤)项目保护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汤子博工作室,从此“面人汤”从民间登上艺术殿堂。
2003年5月13日,人称“面人汤”的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汤夙国,用塑面人表达了他对投入抗击非典战斗中的广大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
2008年4月28日—5月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面人汤作品展”在王府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