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席以水竹为原料,使用小叶水竹编制尤佳。从选料到成席前后需经过裁料、开竹、破条、切头、划条、起黄、匀撕、蒸煮、染色、刮篾、绘图、制样、编织、收边、检验15道工序。制成的舒席色泽鲜艳,柔软光滑,篾纹细致,折卷不断,携带方便。夏日使用它可收凉爽消汗之功,且不腐不蛀,经久耐用,实用价值极高。舒席的传统产品以睡席为主,现代又开发出榻榻米席、枕席、童席、座垫席、沙发套席、人物字画席、壁画席、茶几垫席等新品种。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夏令佳品,而且还是一种典雅的手工艺品,古今字画均能编织入席,画面自然优美,令人叹为观止。
徽州竹编为“民间奇篮”,并作为贡品选送进京,黄山地区盛产翠竹,历史悠久,竹制工艺品分竹编、竹雕、竹拼三大系列。竹编工艺形成于唐,发展于明清,产品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图案新颖,大多融实用与观赏于一体,传统产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和礼品,现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竹编画和竹编动物等新工艺品。近年来,为适应外贸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徽州竹编”突破原来的长、圆、方、扁造型和简单的图案,发展成竹编画、竹雕、竹制人物、竹编兽禽等。
作为民间特色工艺,旌德三溪竹编远近闻名,小到竹筒筷,大至竹篮、竹筛、竹笠,无一不凝聚着编织者的辛劳和汗水。竹编要经过编织、车花、拼花、穿珠、翻簧等流程,才能最终完成一件精巧的工艺品。
高峰唐氏竹编主要是以紫竹、湘妃竹、罗汉竹、淡竹、毛竹、黄壳竹、水竹等为原料,编织多种功用与形态的竹篮,竹篮外形有圆形、方形、柱形、多边形等,千姿百态,各有韵味。在编织技法上有挑压编、拉花编、实编、空编等。唐氏竹篮编工十分精细,所用的篾丝最多可达100多根。篮身有的层层相套,形如宝塔,又称塔篮或托篮,有的镂空编织,编篾疏朗,工整规范,常见的编织图案有胡椒眼、六洞眼、菊花串丝等,玲珑剔透,以其用料考究、织工细腻、色泽光亮、品种繁多、造型精美而著称。
2008年,竹编(舒席)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产地优异的水竹原料和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编(徽州竹编)(黄山区),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传统美术,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安徽竹编工艺品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一直流传至今。屯溪、歙县、青阳、舒城、金寨等地均有出产。工艺竹编兼具实用和观赏装饰价值,历来受人们的喜爱。皖南山区盛产质地细柔坚韧、品种繁多的毛竹、水竹,为徽州地区的竹编工艺提供了就地取材之便。屯溪、太平和歙县等地的竹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