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竹编始终保持着朴素、自然的设计风格,遵循环保意识,就地取材、师从自然,在造型上以功能性为主,即以满足生活所需为第一要求,原生态地利用整根竹子进行加工,尊重竹子材质的原有状态,但技艺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的,这些技艺是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其工艺难以用现代机器代替,独特工艺自成一家。
益阳小郁竹艺是指采用拼、嵌、榫合等传统工艺技法制作的小件竹制器具。“郁”为益阳方言,意指将竹材构件加热弯曲,使之符合造型需要的一种工艺。
益阳地处湖南省中北部,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竹类资源极为丰富。小郁竹艺选材讲究,一般采用直径5公分以下的刚(麻)竹来制作骨架,并采用毛竹来制作部件。竹艺器具在制作时,须经选料、下料、烧油、郁制等三十多道加工工序才能完成。益阳小郁竹艺造型美观、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在当地,各种利用竹子制作的器具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梅山竹编是湖南梅山地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以竹篾为载体,以梅山文化为依托,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有诗词序文竹编、名言警句竹编、竹编对联、喜庆竹编等数种竹篾体类型;其艺术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梅山文化的传承性和对传统工艺创新性。
“梅山竹编”的“竹篾体”编制方法,将文字系统地编入竹(草)制品,开创了文字书写的新载体,区别于书法、打印、喷绘、雕刻、拼接、剪纸、十字绣、湘绣、刺绣等形式,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一横一竖之间彰显中国易经阴阳文化之精髓,为我国传统竹编文化添上了重要一笔
湘西竹编技艺历史久远,是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它主要分布在永顺县芙蓉、小溪、朗溪、永茂、石堤、砂坝、万坪等乡镇,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湘西竹编来源于生活:背笼、簸箕、米筛、床、椅、篼、凉席等物品是湘西竹编最常见的产品,这些都是土家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用品。湘西竹编的工艺复杂,造型精巧,编织图案富于变化,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又是审美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现在,湘西竹编的作品依然由匠人纯手工制作,工时极长,所以相当珍贵。
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苗岭,以生产楠竹篾器著名。其竹器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以用蔑细匀,式样美观而闻名,经常上市的有竹笼、竹篮、竹椅、背篓和其它竹编装饰品,这些蔑器常用楠竹作主件,紫竹镶边,编制出各种花纹,或用竹蔑的天色采彩装饰出精美的图案。
张家界竹编工艺品是张家界地区的地方独特手工艺品,以生产楠竹篾器著名,常用楠竹作主件,紫竹镶边,编制出各种花纹,或用竹蔑的天色采彩装饰出精美的图案,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
2011年5月23日,竹编(益阳小郁竹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1。
2008年,湘西竹编技艺入选第二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竹编是湖南省省级非遗项目,并且于2021年1月入选湖南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