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制作竹编工艺品的历史悠久,本地的竹资源极为丰富,有淡竹、燕竹、榉竹、慈竹、黄石竹、紫竹、水竹、刚竹、畚箕竹、斑竹等十多个品种,传统的竹编大多局限于日常生活用具,制作工具也较为简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竹编从实用技术上升到艺术领域,创作的内容丰富广泛,名人书画、头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帝王将相、神佛众生都能通过竹编展现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情态来,可谓是手工技艺一绝。
扬中竹编大约起源于宋朝,由外地移民引入,其制作共分九个步骤:一是选材,以三龄慈竹为佳;二是断料,根据产品尺寸,用锯子断料;第三剖竹;第四抽宽;第五刮篾;第六拉丝,用扣刀拉成篾丝;第七染色;第八编织,大量采用“蛇皮绞”和“蒙七”的编织方法;最后装饰。扬中竹编细腻、新巧、清新、高雅,“表现”与“模仿”相结合,采取“均衡”和“对称”的形式结构,散发独特的神韵和魅力,并大胆突破传统竹编题材的瓶颈,把艺术的视角延伸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提升了竹编的文化品位,在更高层次上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靖江竹编以靖江特产淡竹为生产原料,与普通毛竹相比,淡竹的节疤稀且平滑,加工成篾丝、篾片之后弹性、柔韧性均好,很适宜用以进行工艺编织,做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造型。一件竹编工艺品从选料开始,经过断料、劈篾、拣篾、刮篾、煮篾、漂篾、染篾、编织、烘干、喷漆等1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既有篮子、筛子、凉席之类生活常用器具,也有荷叶竹篮、孔雀花瓶、花盆架、水果盆等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竹编产品。
尚湖竹编工艺为尚湖民间工艺,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手工艺人从竹制农具和竹制的床上用品如凉席、苇席、枕头等常用的竹制品开始,几十年来不断学习,对竹编器具的制作过程不断改进,研究更新竹编技巧,研制做园林竹亭、竹走廊、竹篱笆、竹门楼、竹房子、竹茷等,通过开展非遗集市、非遗展演、非遗手工体验课等活动,充分挖掘非遗资源,使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后塍竹编主要分布在张家港南沙、中兴、德积、大新、晨阳、三兴、合兴等地,竹制品吊篮,灯罩,果品盘,各种提篮,花盆,套盒,动物工艺品等,分别销往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各国,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江南竹乡的浓厚地方特色,对研究当地的民俗、民风具有重要价值,竹编制品不但绿色环保,而且十分实用,精细的专业分工促进了竹制品的实用性,观赏性,工艺性的提高,很多竹制品成了民间珍藏及收集的珍品。
周庄的特色竹编工艺品,富有本地风情,买回家放在家里可以当作装饰品,既美观又实用,也是适合送人的特产纪念品。周庄竹编生产历史悠久,清代在镇北形成“篾竹埭”,生产筐、箕、箩、匾、榻、桶、席、篮等生产和生活用具。周庄竹编细密、坚实耐用,闻名四乡八邻,最令人称奇的是竹编艺匠手中的竹刀能把竹片分劈五层青黄篾片,所编箩筐筛匾,形态各异,细密精良,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小巧玲珑又实用的竹编工艺品深受游客青睐,是很有特色的周庄纪念品。
2007年,扬中竹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靖江竹编技艺被认定为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尚湖竹编成功申报为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编(后塍竹编),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