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中阳剪纸),山西省中阳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山西地处黄河东岸,汾水纵贯其中,先民“丁村人”就生活在汾河滨,创造了的“丁村文化”。尧、舜、禹及春秋战国等各朝代在山西均留下较为丰富的文化遗迹。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
2006年5月20日,剪纸(中阳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6。
山西地处黄河东岸,汾水纵贯其中,先民“丁村人”就生活在汾河滨,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丁村文化”。尧、舜、禹及春秋战国等各朝代在山西均留下较为丰富的文化遗迹。近代山西商人曾经掌握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世代生息在这块古老沃土上的山西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世代相袭,传承不断,延续至今。几乎全省各处都有剪纸,成为中国的剪纸大省。
中阳历史悠久,古代处在晋秦交通要道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传说,如庞家会秦汉文化遗址、道棠出土的汉画像文化遗址等。特别是从道棠出土的汉画像文化遗址中,可以看到中阳曾经出现过一个古文化繁盛的时期。画像石上,耕作、放牧、游猎、驰马、杂耍、格斗等生活场景丰富多彩,艺术造型大胆概括、拙朴粗犷。
康熙《宁乡县志》载:“车辙坪在县南35里,相传战国时齐使进茶路经于此,今轨迹存焉。"可见在秦汉时期由东方各地到咸阳长安的使者,商贾来回路过中阳,带动中阳经济文化一度发展繁荣。民间传说当时的朱家店车来人往,客店商铺林立,兴盛甚至超过县城。民谚有“识得朱家店,不识宁乡县”。由上可见中阳历史上曾有过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时期,为中阳剪纸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和宽阔的发展舞台。
中阳剪纸与秦汉艺术相似的艺术风格,说明了两者有着共同的艺术渊源。中阳剪纸可能在当初与同时代的这些艺术风格是一致的。
艺术特色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文化内涵
中阳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类是以人物、植物、动物、器物为原型的剪纸。如以鱼、青蛙、蛇、兔子、鸟等为主题创造,反映了远古人类童稚的观念和信仰,华夏民族对图腾的崇拜,深厚的信仰体现。
譬如《枣山娃娃》《坐莲娃娃》《抓鸡娃娃》等以各种小孩娃娃为主题创作的剪纸,就充分体现了人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生命崇拜心理意识的积淀与表象。在剪纸作品中,用“红枣(莲花)、笙、桂圆、小孩”来代表“枣(连)生贵子”;用“辈辈封侯” 的美好心愿则用 “猴骑狈”来代替。
第二类是以岁时节令为原型的剪纸。形象地反映了中阳地区村民生产生活的习俗。如《开锁锁》,在一张剪纸中以组图的形式,反映了中阳小孩在过十二岁生日时,家里为其开锁的几个主要环节,使得这一习俗得以图片形式流传至今。《十二月民俗图》用六张十二幅剪纸记载了正月闹元宵、二月龙抬头、三月清明蒸燕燕,四月烧香还愿、五月包粽子、六月献羊肉、七月牛郎织女会、八月庆祝中秋节、九月寿重阳、十月初一祭祖宗,十一月庆丰收、十二月炒花花等十二个月中阳的民俗风情。
第三类,则是以剪纸的图形纹样记载了一些到现在仍在流传在中阳县境内的中华古老神话、中国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张屠夫升仙记》《猪八戒吃西瓜》等,剪纸的人通过这些作品,反映了中阳劳动人民道德观念的朴素、敦厚,生活情趣的单纯、真实和幽默。
第四类是以象征吉祥的纹样,如囍、寿、福及蝙蝠、元宝、葫芦等,表达劳动人民对美满幸福、富余生活愿望的追求。
构图造型
在艺术的构图上,中阳剪纸与其他绘画形式有较大的不同。剪纸艺术虽然写实,但有别于绘画的写实派。剪纸较难表现三维空间、场景和形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的层层重叠,所以中阳民间剪纸非常忌讳从平面的眼光去描绘世界。它常常是以二维空间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剪纸的物象内容,在剪纸人的眼中没有了体积,没有了空间,也不遵循摄影剪影式影像的规则,更不讲求常规透视“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它就是把无限的空间 “压扁”在一个平面上。在构图造型上,则主要依据形象,使其在内容上取得联系,再较多使用一些组合的手法;又由于在造型上的抽象、夸张和变形,利用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作诸如对称、连续、均齐、组合、平衡等处理。
艺术风格
中阳民间剪纸用浑厚单纯、明快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农民朴实无华的情感特征。剪纸艺术是一门较容易学但却较难精通的民间技艺。剪纸艺人大多出自民间,更多的是乡村妇女。他们形成剪纸浑厚单纯、明快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情感特征。中阳民间剪纸覆盖面大,在全县境内都有传承。特别是南川河畔、东西两山的边远山区尤其兴盛不衰。
一副剪纸不仅是乡村妇女的即兴创作和天生的艺术劳动,更是形象地表白了乡村妇女想什么、盼什么、求什么的心理轨迹。结婚时,家里随处可见大红双喜字,以示喜庆红火之意。陪送的嫁妆上,要有“麒麟送子”“鱼儿扑莲”“鸳鸯戏水”等大幅剪纸覆盖装点,表达美好祝愿和生活企盼。送的喜花也是“龙凤戏珠”“蛇盘兔”等,象征夫妻和睦、百年好合、幸福富裕。过年时,贴《虎登山猴上树》,中阳民间俗语猴子登山虎上树,站的高来看的远(大瓮圪堆小瓮满)。从丧礼剪纸来看,送殡仪仗中的摇钱树、纸幡、轿车大马、金山银山,大多采用雕刻剪纸糊制,以寄托亲人的哀思和对死者的尊敬。农历的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家家户户在窗户上和门上都贴锥子、剪子组成的纹样,代表作有《剪锥花》《镇邪剪子》《镇邪锥子》等,民间俗语有: “锥剪定安宁,百害不进门”,以此避百害。
常用的工具
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
常用的剪纸工具主要有剪刀、纸、铅笔、大头针等。剪刀的刀尖要尖、长、齐,刀背要薄,较口要松紧适宜。铅笔是起稿,即在纸上画图样用的。以前的人们为了保留纹样,会将剪好的纹样衬在新纸上,然后举到油灯的油烟上去熏,新纸上就会留下需要的纹样。这种方法叫熏样。大头针是在多张纸同时剪刻时为固定纸的位置用的。
剪纸的程序
剪纸的程序一般分为三步:先是起稿,然后是单剪或折剪,最后是染色或拼贴等。具体流程是起稿、折剪、折剪原理、剪纸、刻纸、凿纸。
剪纸的剪法
常用剪法有两种:直插刀法和开口刀法。直插刀法是先用剪刀的刀尖扎入图案中要去掉的部分,再剪。开口刀法是将要剪掉的部分稍作对折,从折后重叠的地方剪开一个小口子,再往下剪。
中阳剪纸的题材丰富,堪称“历史的活化石”。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人物、植物、动物、器物造型,如鱼、蛙、蛇、兔的主题纹样反映了远古华夏先民图腾崇拜的痕迹;各种造型的娃娃组合纹样,是中华民族生命崇拜心理意识的积淀。
第二类主要表现人们在不同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中的活动情景,形象地反映出中阳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习俗。
第三类是以剪纸纹样记录了流传于民间的占老神话、传说和故事,并通过这些剪纸反映了中阳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纯真的生活情趣和幽默感。
中阳民间剪纸,取材于身边的事物,结合原始文化积淀,应用细致的创作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念。每幅剪纸都形象地表达、记录着民众的所求、所盼、所想。在剪纸作品中,较少出现伤痕和眼泪,所体现的都是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理想的明朗态度。
传承价值
中阳剪纸与秦汉艺术相似的艺术风格,说明了两者有着共同的艺术渊源。中阳剪纸可能在当初与同时代的这些艺术风格是一致的。可能是由于地理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阳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阳剪纸靠代代母女相传,婆媳相传,口耳相传,手剪相传,相对稳定,一直传到今天,成为难得一见的保留秦汉古朴风格的艺术品而受到专家学者的喜爱。专家们借此可以研究秦汉时代的艺术,探寻到一些艺术发展的轨迹。这是中阳剪纸的艺术价值所在,也是得出中阳剪纸源远流长的依据之一。
传承状况
从中阳剪纸传承发展的角度,可以将中阳剪纸的发展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以前,为中阳剪纸的产生和自然专承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原文化馆馆长武一生开始搜集、发掘中阳剪纸到2006年中阳剪纸申遗成功为标志为中阳,剪纸的发掘整理申遗阶段;
第三阶段:从2007年举办首届中阳剪纸艺术节开始,到中阳剪纸在人民大会堂展览以及到德国、美国、台湾地区展览为标志,为中阳剪纸的宣传扩大影响阶段;
第四阶段:以2014年《中阳剪纸初级教程》的出版进中小学课堂为标志,中阳剪纸进入了全民普及发展阶段。
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计汝、高宝香、刘玉莲、王中文、马翠莲等十几人,年龄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中阳剪纸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走向消亡。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
传承人物
王计汝,女,汉族,1947年生,山西中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为剪纸(中阳剪纸),申报地区为山西省中阳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公布,中阳县文化馆获得“剪纸(中阳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剪纸(中阳剪纸)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中阳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心(中阳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社会活动
2019年12月9日,在第四届山西文博会上展出了中阳剪纸作品。
2008年11月23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了《古韵新彩―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阳・全国剪纸艺术大展”优秀作品集》首发式暨中国剪纸继承保护基地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