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张坂木雕兴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民国时名师鹊起、精品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兴起、异彩焕发。
作为一项传承千年的工艺,张坂木雕的兴盛发展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密不可分。早在唐五代时期,张坂木雕就依托于闽南“皇宫起”仿宫殿式大型传统民居建筑的逐渐兴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之中,这些宗庙、住宅建筑融合闽南地区的传统,古朴淳厚,又具有闽南文化的精巧成分。
宋元时期,张坂雕艺正式进入成熟时期,其艺术追求和表现形式也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拙到精。现代,泉州开元寺、晋江龙山寺等的佛像,均体现宋元时期的这一特点。
明清以及近代以来,张坂雕艺步入巅峰,精品迭出,声名鹊起,人们所熟知的台北龙山寺、厦门南普陀等闽台寺院,都广泛运用张坂雕刻技艺。随着近代张坂及闽南地区人们大量迁居海外发展,张坂木雕随着宗教信仰的传播而驰名海内外,很多海外宗教建筑大量延聘张坂木雕工匠,使张坂木雕寻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坂木雕的表现题材和社会内容越发丰富,含有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和历史性纪念意义的建筑雕刻工程。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建筑及中国主要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众多的张坂木雕作品。
从技术分工上看,张坂木雕包括木活、旋活、锼活、凿活、铲活、锉活、磨活、上色、烫蜡、漆活等。从雕刻技法上看,张坂木雕分有混雕、剔地雕、线雕、透空雕、贴雕等。
在装饰上,张坂木雕的题材选择上有纹样图案和寓意图案。这些装饰可以应用到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陈设工艺品雕刻三大类中。伴随着大木雕刻和宗教信仰的传播以及经历代传承与发展,张坂传统建筑形成了以建筑雕刻、家具雕刻、工艺品雕刻为主的传统木雕技艺,广泛用于传统家具的凿花工装饰。通过多年来技艺的发展,张坂木雕更是发展出了黄杨木雕、神像金木雕、仿真雕、树根雕等多个品种。
现代,张坂木雕朝着两大分支发展,一个是作为宗教造像、家居装饰、木雕摆件等,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求,另一支则立足于艺术家的审美和修养,创造木雕艺术珍品,朝向收藏性质的艺术精品发展,形成集艺术观赏、珍藏、实用价值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
1、材料
张坂木雕取材广泛,依木材质地分为硬质木雕与软质木雕两大类,硬木如龙眼木、黄杨木、红木、榉木、桧木、黑檀、紫檀、绿檀、檀香等,软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杉木等。
2、流程
张坂木雕工艺流程需经过凿粗坯、掘细坯、修光、打磨、刻毛发纹饰、着色上光、配置底座等七道工序。
1、传承状况
从家庭小作坊到企业工厂,张坂木雕艺人慢慢地走向专业学校参加正规培训。
2、传承人物
黄建强,男,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木雕(泉州张坂木雕)”,申报地区:福建省泉州市。
1、主要展览
2014年11月25日,由泉州晚报社承办的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回眸展之摄影图片展和县域活动周图片展正式开展,展出将持续到12月5日,县域活动周的图片展内容含有张坂木雕作品。
2、经济影响
据了解,张坂镇初步形成了以上塘村为首的雕艺专业村,涌现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坂雕艺成为泉州台商投资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