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材
大多用楠、樟、椴、黄杨等木,也有用杉木的。
2、雕刻风格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对称均匀,充实丰满;形象凝重、粗犷、豪放。
3、表现题材
丰富多彩,有历史人物故事、山水园林、花鸟虫鱼、祥瑞鸟兽、文字书法等等。
4、作品效果
结构巧妙、造型生动,所表现的人物形神兼备,景物错落有致,线条流畅,节奏感强,体现出“多层镂通,剔透玲珑”的特点。
5、雕刻技法
已由单层镂空,发展到多层镂空,由“实实相映”发展为“虚实相生”,体现远近、大小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开平木雕有一套独特完整的雕刻技法要经过起稿、选材、过稿、凿粗胚、雕刻、打磨、修光、上色等多道工序,其中雕刻较为考验匠人的技术,是手工木雕制作的核心阶段。用凿、剔、刻、剜、磨,细细雕琢。
1、传承状况
开平木雕工艺盛行于明末清初,当时能工巧匠辈出,木雕工艺争妍斗丽。近现代以来,开平作为著名的“建筑之乡”,木雕匠人更是层出不穷。而21世纪初,随着制作工艺的机械化,能懂得手工制作木雕工艺的师傅,渐渐减少。
2、传承谱系
第一代:张泽芳,男,1895年,师承传承;
第二代:张开胤,男,1915年,张泽芳之子,家族传承;
第三代:张福旋,男,1941年,张开胤之子,家族传承;
第四代:张化冰,男,1971年,张福旋之子,家族传承。
3、重要活动
2021年11月,开平木雕在开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平市线上非遗展中展出。
2021年11月,开平木雕入选开平市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开平木雕历史源远流,盛行于明末清初,是广东民间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开平学宫于康熙八年(1669)开始兴建,其建筑与岭南地区的其他学宫相似——砖木结构,传统孔庙的建筑形制。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中轴线棂星门前面的宫墙间建筑了“文明门”,两边书“金声玉振”四个字。囿于清朝时期开平经济的窘迫,学宫的建造相对简约,但虽然装饰构件简朴,外廊梁架及门口檐板都用了木雕装饰。名贤余忠襄公祠(俗称“风采堂”)是四邑侨乡甚至广东地区甚为出名的宗祠,尤以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著称,是余氏族人于1906—1914年以纪念余氏祖先余靖而建的合族祠。祠堂的建筑装饰是当时的典范,祠内从堂、院、廊、厅、栏杆、梁、壁到屋脊都大量运用木雕传统建筑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