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阁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一座清代专贮《四库全书》而修建的皇家藏书楼。文津阁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主楼面南而建,重檐前后廊卷棚硬山式建筑,是明二层暗三层式的砖木结构的楼阁。文津阁总体布局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的宝晋斋相似,是避暑山庄五处琉璃建筑中的其中一处,楼阁多用红色、绿色,灰色青砖,既有北方园林的庄严肃静,又有南方园林的温婉静雅。
文津阁园中自南而北分别是门殿、假山、水池、藏书楼、后花园,东侧有配殿和碑亭,后院有月亮门。
文津阁门殿,三楹南向,进深二间,六檩后廊卷棚布瓦顶硬山式建筑,面积57.15平方米。
文津阁假山位于门殿之后,对面是池沼和藏书楼。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承德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
假山上西侧建有台基为3.8x3.8米的四柱黄琉璃顶攒尖亭;假山上东侧建有台座为2.25x2.6米的月台,中间竖一座高2.12米的石碑,碑首、碑趺上的纹饰为夔龙图案,碑身一面镌刻“月台”两个大字,背面及两侧则分别镌刻着乾隆皇帝写的三首诗。
水池位于假山后、藏书楼前,假山呈半月形环抱着池沼。假山之中留有一穴漏光,在白天阳光下立于阁前池边俯视池水,可见一弯新月折射到池中,形成“日月同辉”的景象。文津阁的“昼月”设计正是造园设计者根据光学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科学原理堆砌一个下玄月的形状,让阳光透过石缝形成一个月牙状,形成日月同辉的景象。
藏书楼主楼面南而建,重檐前后廊卷棚硬山式建筑,是明二层暗三层式的砖木结构的楼阁。此楼的面阔六间,通面阔26.2米,西稍间有一间楼梯间,面宽收进三分之二。进深五间,前后设廊,通进深14.62米,楼通高13.85米,建筑面积756平方米。
藏书楼按《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设计,寓以水克火之意。顶层六间相通意为“天一”,底层六间分隔谓之“地六”。阁顶覆以黑色琉璃瓦,按五行之说黑色属水,也取避火之意。藏书楼从外观上看似两层楼阁,实则三层,中间有一暗层被屋檐全部遮挡,没有阳光直射,可用来藏书。
文津阁外观上的两层在设计时都修建有前出的廊檐,前后窗上都装饰有窗棂并覆有窗纱,其腰檐遮挡处把上层地板下的空余部分辟为中间暗层,第二层层高2.5米。文津阁的碧纱窗以及廊檐都起到了滤除和阻挡红、紫外线照射的作用,减少了对图书的破坏,而且室内光线柔和。
文津阁的东面有碑亭一座,立《文津阁碑记》一通。碑高532厘米,宽138厘米,厚58厘米。碑趺、碑身、碑首周边雕蟠螭纹和雷纹图案。正面用满、汉文字镌《文津阁记》,背面镌《题文津阁》,东侧镌《四库收精要》,西侧镌《建由甲午成乙未》均由乾隆御笔亲题。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北山和西岭间松云峡谷口台地上。山溪从右侧长山流过,长湖自左侧流过。文津阁坐北朝南,四周有白灰花墙环绕,是一座较大型四进院落,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
文津阁前原有四组建筑,已毁,今存遗基。东为瀑布景观——千尺雪,仿江苏寒山千尺雪瀑布建造;千尺雪西一组名为宁静斋,四周环绕回廊,院内前斋后楼,中有池水分隔,康熙为楼题匾“清敞”,乾隆为斋题名“宁静”。宁静斋南一组建筑名曲水荷香的亭子,按王羲之《兰亭序》描写建造,供皇帝和御用文人戏酒吟诗所用。再东一组建筑为前亭后殿,乾隆题名玉琴轩,有联“寓情最觉静可乐,无物始知闲不争”。
文津阁二门为青砖硬山门斗式,入二门有浆石叠山,外看为影壁山,内看是相形假山造景。假山上西侧建有四柱黄琉璃顶攒尖亭;东侧建有月台。穿假山山洞右行入第三进院落。第三进院落即是文津阁,呈深藏假山之中态势。假山后、藏书楼前建有水池,假山呈半月形环抱着池沼。藏书楼主楼面南而建,重檐前后廊卷棚硬山式建筑,是明二层暗三层式的砖木结构的楼阁。藏书楼东侧围墙建有三间卷棚布瓦顶的东配殿一座,面东出抱厦,即为东门殿。阁后为第四进院落,是一个庭院花园,四周环绕粉墙,一座三层的琉璃花坛建于假山南侧,后院墙上有圆月亮门一个,过此门可以通往文津岛岛后。再凿小池,间有高松数十株,四周环绕粉墙。
文津阁总体布局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的宝晋斋相似,是避暑山庄五处琉璃建筑中的其中一处,楼阁多用红色、绿色,灰色青砖,既有北方园林的庄严肃静,又有南方园林的温婉静雅。假山、亭台整组小景占地不多,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障景手法和“舍直就屈”的平面形式的运用包含着“师法自然”的概念,因为真正在大自然中是很少有直线和一览无余的。
文津阁园中有点景和隔景作用的建筑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了诗情画意之美。整个园中园的格调显得自然、淡泊、恬静,符合了山庄离宫的朴野、素雅的景观风韵。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文津阁建成。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成书。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库全书》收藏于文津阁。
清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下旨“停止一切山庄未竟工程”,此后,文津阁因年久失修,阁顶部分坍塌,雨水渗漏,沾湿书籍的现象严重。
清同治六年(1867年),文津阁得以修葺,黑色琉璃瓦都换成了布瓦,将花脊改为排山脊。
民国四年(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国民政府内务部运抵北平(今北京),暂时藏于故宫文华殿;同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前清奏案,咨行内务部,将其拨归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
民国五年(1916年)夏天,将原来的书架交由京师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保管。
1954年,文津阁重建。文津阁的楼梯改道,第二层的楼面被封底,形成了三层楼。
1961年3月4日,包括文津阁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