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创办于1943年,地处广州市旅游胜地——白水寨的南麓,清泉叠巘相映,环境幽雅。它是增城区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北部中心镇的教育明珠,具有近七秩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增城县志》记载的三所学校之一,是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直属的市区外的两所完全中学之一。解放初期曾称为增城县第四中学。学校现为广州市增城区直属高级中学,占地49358平方米,建筑面积25447平方米。
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构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盘活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挖掘校友或地方教育资源特别是注重在有关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小科技发明制作、兴趣特长小组、社团及各种主题日等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努力创建“德能兼修、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研究并实施“四读、三练、二本、一反思” 的教与学的实践。“四读”就是“早读、晚读、课前读、开口读”;“三练”就是“午练、晚练、周练”;“二本”就是‘“积累本、错题本”;“一反思”就是“学习反思”。学生在这种规范中得以长足的进步,并奠定了在比拼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坚实基础。派潭中学被市委市府新规划为纯高中的精品学校。展望未来,派中人将再接再厉,为实现学校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塑业务精良的教师,育素质全面的学生”办学目标而不懈努力;肩负使命,派潭中学将继往开来,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迈入新的发展里程,再振“红旗学校”的雄风,依托人事制度改革为推动力,以提升实施新课改和教育科研水平为抓手,在优质教育的行列中,竭尽全力,把学校办成增城北部一颗璀璨炫目的教育明珠!
学校以2015年评审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为新的起点,以教育创强为契机,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课题子课题"构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为科研兴校策略.创新管理机制,狠抓常规管理,通过科研促进教研,在教育质量形成过程中抓重点、造亮点,我校参加广州市九科学业水平测试有七科以上通过率超广州市平均水平,连续十年被评为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并祝贺我校于2015年再次夺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排名15名。
学校通过狠抓常规管理,以科研促进教研,在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抓重点、造亮点, 教育教学成绩令人刮目相看。2014年高考林子杰同学以文科667的高分被北大录取,梁聘婷同学以文科674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2015年参加考试人数365人,重本人数156人,其中有六人被中山大学录取,十人被复旦大学录取,11人被武汉大学录取。2015年再创佳绩。刘飞语同学更以文科681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重本率达到28.63%.。超额完成广州市指标任务58人。
我校学生参加广州市、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乃至高考,各项成绩质量指标雄踞全市同类生源组前茅,2015年再次勇夺“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连续10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2009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54人,本科率为86.34%,超广州市任务指标528%,超增城市任务指标340%,升大率100%,全部9个学科中有8个学科获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师生获奖人次逐年上升,09学年师生获奖超过200人次,获奖层次高。梁匡伟校长被全国教师教育学会评选为“全国优秀校长”,2008年参加广州市教育局首批“名校长”培养工程;邱伯聪老师的论文获全国创新教育科研研究会一等奖;2009年赖桂键同学获广东省生物竞赛一等奖;2010年罗华盛同学获广东省生物竞赛一等奖等。
2015年高三参加广州市“一模”、“二模”成绩领跑同类生源组6组学校,部分学科达到或超过第4组的平均分。
学校在通过“普九”、“普高”和电教达标(第三批)验收的基础上,从2001年以来开通了校园宽带网络,06学年起装配13个教学平台,将增加装配21个教学平台,教育装备和各类工能室按照国家级示范性一级Ⅰ类配置,此外,学校也逐步完善了配套的运动和生活设施。
学校经历“创强”、“创广东省一级学校”的洗礼,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巨资装配了用作艺术教学和第二课堂的音乐室和美术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共装配39套教学平台,音乐室、美术室各两间,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齐备,为创建体艺特色奠定了基础,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娱乐活动和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新的高规格图书馆、饭堂综合大楼已竣工使用。我校将以优质教育教学业绩迎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教学水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