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烧鱼是榕江县苗族侗族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稻谷即将成熟放水晒田时节,稻香鱼肥,苗族侗族乡亲们便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家吃烧鱼。俗话说,侗不离鱼。当地村民们祖辈都有稻田养鱼的习俗,又到了一年的丰收季,当地的四十八个侗寨村民开始下田收鱼。
栽种稻谷的同时,放入鱼苗,鱼苗与秧苗共生成长,互相提供养分,形成了一个良性持续的生长空间。从田里捞出的肥鱼要先放到河塘里洗净,用洁净的河水,洗濯鱼身的污泥。
把烤熟的田鱼,精心除刺除鳞后,加入当地生长的香料,与很多野菜一道,凉拌入席。河鲜与菜鲜,一起涌入口腔,味道绝美,食客无不交口称赞。这道菜侗语叫“坝扣”,直译就是“烧鱼”。
每年农历7月,榕江烧鱼节都会按照当地鬼师算出的吉日,举行烧鱼节民俗。时逢早稻成熟,侗族同胞开田排水晒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下田捉鱼,并以田鱼作为主要食材,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烹饪,款待来村拜访的宾客。
烧鱼节是当地侗族同胞的集体记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当地老人的记忆里,烧鱼的时节与“禾”有关,“禾”即是糯稻。它不但是当地侗胞的食物,而且在他们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过烧鱼节意味着丰收,对于乌公侗族同胞来说,这个节日是联络亲友、慰劳参与劳作的家庭成员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