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单枞茶是指出产于广东省兴宁地区的单枞茶。茶叶选自生态环境优越的高山种植,纯天然生长,采用传统加工方法与现代精湛工艺相结合精制而成,茶汤色泽金莹通透,多次评为广东单枞茶冠军,为广东众多名茶中的珍品。
兴宁单丛茶属于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它既有绿茶的特征也有红茶的味道。兴宁茶叶按季节分类:春茶、夏茶、秋茶、雪片茶。因季节的变化,做出来的茶品有所不同,价格和档次也不同。
兴宁单枞茶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感清冽,回甘快而力度强,清爽甘润口。单枞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常饮单丛茶可减肥去腻、消食开胃、提神舒心,是老幼皆宜的绿色食品。
1、解暑提神:单枞茶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明目的功效,是夏日或炎热天气的养生保健饮品之一,单枞茶能帮助人体解暑气,促进排汗,还能平复烦躁,使人身体清爽,缓解暑热带给人体的不适。
2、清热解渴:单枞茶味甘,能生津液,经常适量饮用单枞茶,能清热解渴,缓解疲劳以及上火引起的口干、口渴、目赤肿痛、内心烦躁等不适感。
3、健脾养胃:单枞性温和,对脾胃刺激较小,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经常适量饮用单枞茶,能改善脾胃虚寒,还能促进消化,改善食欲不振,有助于开胃健脾。
单枞茶没有明确规定保质期是多久,是因为如果存放好的话,单枞茶的保质期可以很久,长达几十年,但是如果是会喝茶的茶友,基本上把单枞茶放了三年时间左右,就会拿出来焙一下火,可以让单枞茶的存放以及保质期更长久一点。
梅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土壤多属红、黄壤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土壤气候条件较为适合茶树生长。
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农民素有种植茶树和加工茶叶的习惯。公元960~1280年间的《惠州府志》中就有长乐(今为五华县)生产土茶的记载。梅县阴那山灵光寺和大埔县西岩山西竺寺的历代和尚,都在寺庙前栽种茶树,加工茶叶。明朝时期茶叶生产已遍布全市,清朝时各县相继出现名茶产区,如梅县清凉山茶、兴宁县官田茶、五华县天柱山茶、丰顺县马图茶、大埔县西岩茶、平远县锅茶和南台茶、蕉岭县黄坑茶等地方八大名茶。1860年汕头辟为商埠后,茶叶成为外销商品,梅州的茶叶远销东南亚诸国,特别是清凉山茶,条索紧结匀整,香气清芳馥郁,汤色碧绿,清彻明亮,滋味甘醇爽口,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华侨中享有盛誉。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汕头沦陷,出口中断,茶价下跌,加之连年战乱,农民无力经营茶园,仅限于山区或寺庙的地方零星种植。新中国成立后,0和人民政府领导广大农民大力垦复和开辟新茶园,兴办国营和集体茶场,发展茶叶生产。20世纪60年代,蕉岭县率先兴办以茶为主的国营华侨农场和广福茶场,梅县有清凉山、兴宁在南华岗相继办起国营茶林场,大埔县在西岩山组建起集体所有制的西岩茶场,并引进云南大叶和梅占等良种,推广等高水平开垦,深耕改土,深沟厚肥种植,铺草覆盖,分段修剪养蓬,分批留叶采摘等先进技术;改革制茶工艺,实行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品质显著提高。到1980年止,茶园面积由1949年494公顷扩大到2467公顷,茶叶产量从1949年73.55吨增加到710.90吨。
1990年,梅州市茶树种植面积达5600公顷,总产量2238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24.6%和256.8%。到1996年,茶园面积达1.2万公顷,其中投产茶园7333公顷,茶叶产量6000吨。2000年,茶园总面积1.2万公顷,总产量83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