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野兴图》是元代画家倪瓒所创作的一幅水墨画,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秋林野兴图》写一仙居景致。平静的水面环绕着一段坡石,几株大树锁生其上,枝叶复苏。树间茅舍掩映,整个画面弥漫着肃静、清凉的气氛。《秋林野兴图》笔法表现多见李成、郭熙、董源、巨然诸家之法,笔墨稳健清润,意境虚和冲融,气韵秀逸隽永。
《秋林野兴图》,此画近处缓坡错落,皴法隽爽;坡上古木数株,且远近有别,高矮错落,点叶也富于变化。树下有一茅亭,造型简洁、古朴。亭内有一高土临河晏坐,眺望群峰远岑,一派肃穆沉静之态;另有一童子侍于其后侧,形象谦卑。隔河的远山,以淡墨画就,虚灵而空潆,与对岸的缓坡既有对比又有呼应。
倪瓒自题:余既与小山作秋林野兴图,九月中,小山携以索题,适八月望日,经斋前木犀盛开,因赋下章。今年自春徂秋,无一日有好兴味,仅赋此;一长句于左方:政喜秋生研席凉,卷帘微露净衣裳。林扉洞户发新兴,翠雨黄云笼远床。竹粉因风晴靡靡,杉幢承月夜苍苍。焚香底用添金鸭,落蕊仍宜副枕囊。己卯秋九月十四日。云林生倪瓒。
倪瓒重题:至正十四年,岁在甲午,冬十一月,余旅泊甫里南渚,陆益德自吴淞归,携以相示,盖藏于其友人黄君允中家。余一时戏写此图。距今十有六年矣,对之怅然如隔世也。瓒重题其左而还,十九日。
吴宽题:经堂前木犀黄,何人晏坐闻天香。迂翁胸中有清癖,欲扫繁花归枕囊。秋林野兴图亲写,百年流落燕都下。市门不遇杜长垣,残墨谁将手重把。弘治壬子腊月,子开至京偶见此图,识其为云林真笔也,因购得之重加裱裭,请予题其上。盖此图破已甚。知好者少。其也可谓遭矣。吴宽。”下钤“原博”朱文印,右上起首钤“长洲”朱文印,右下压“延州来季子后”朱文印,其上尚有白文“张孝思赏鉴印”为后人收藏印。
倪瓒是一个不愿受元统治者利用、终身不仕、隐逸山林的世外之士,张可久(张小山)与倪氏兄弟相识并有交往,同时他与倪瓒的好友张雨、钱惟善、顾瑛等时有往来。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八月,张可久索画,倪瓒为他画《秋林野兴图》。九月中旬,他又携此图索题,倪瓒便于九月四日补题其上,并于十六年后即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一月十九日重题。
《秋林野兴图》,主体几棵树伫于山石上,一领茅亭见于石树前临河平地,高士独坐茅亭,童子侍于后侧;隔河有缓坡相对。仿佛读书之余在自家的清闳阁里观山养眼休憩之情景。画面虽然是简静的,但树似乎并未瘦成萧瑟,浓淡渲染的叶子还是茂密的,山石的皴笔里依稀可见郭熙卷云皴的温暖流动,人虽然是淡静的,可似乎也并非是冷的,这时观照山水的倪瓒想必是温和的,胸中的逸气似乎更多传达出宁静闲雅的生活状态。
《秋林野兴图》为重叠式构图方式,将画面重心安置在近景,并使近景的坡石、树木与中、远景的阔水、远山相重叠,前后遮挡,由近及远,连绵不绝。同时,画出大半画面处于虚幻空灵,寥廓无际之中,使得其意境愈发疏阔旷远,气韵更具风神飘逸。
披麻皴绘山、石的脉络和质感,山石的结构和脉络十分明晰,行笔工稳沉着。泥坡和山脚用披麻皴,皴法随坡体的走向作横、竖、斜三种笔向。再以秃笔沿坡体稍作点苔,皴与点结成一格,草木与泥坡浑然一体。坡顶上的杂木或顾盼有姿,或静穆伫立。远山的体势,脉络起承,转合得自然分明,山势在骤拢和延展中有节奏的变化,峰峦起伏平缓,坡丘相抱。
《秋林野兴图》为张可久索得收藏,张死后,即为倪瓒的好友陆益德之友黄允中所藏。至正十四年至弘治五年将近一百四十年,此间,流传情况不明,在此期间流传至京城,明弘治五年,为杜启购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流至吴中周瑞手中,明末清初先后为叔遇者、张思孝、卞永誉所藏。乾隆时,入清宫内府,藏于乾清宫。光绪初,为云南巡抚杜瑞联所得。1924年,张大千弟子李乔峰在香港为张大千购得此画。1958年,张大千因在巴西圣保罗附近建造摩诘山庄急需资金,在美国将毕生收藏的书画,转让给美国人顾洛阜,顾身后根据其遗嘱赠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最终,《秋林野兴图》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近代书画家张大千:云林画迹人物者,传世只此秋林野兴与荆蛮民、龙门僧三幅,用印者尤少,真第一奇迹也。
《秋林野兴图》是倪瓒传世作品中唯一有人物的作品,也是倪瓒现传世作品中最早钤有印章的作品,是研究作者构图与画风最早的实物资料。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元代大画家,“元四家”之一。倪瓒生性酒脱不羁,淡泊名利,50岁后尽卖田产,携眷隐遁太湖,成为一名全真教徒,在山水、书画中终老。倪瓒把中国文人画发展到空前完美的形式,为元代画坛和整个中国画坛增加了奇异的光彩。他的山水作品以深秀、苍润、含蓄的特点,改变了李成、马远、夏圭等人以斧劈皴、墨块为特征的挺拔刚健的画风,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萧疏风格,以其独特的意境和鲜明的性格,呈现出空前的美。他的书法恬淡瘦劲、静穆秀雅,秀逸俊美而无妩媚柔弱之嫌,兼之清润道丽、淡雅拔俗,堪称大家。作品主要有《水竹居图》、《江岸望山图》、《松林亭子图》及诗文《自书诗稿》、《静寄轩诗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