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涧寒松图》是元末明初画家倪瓒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为平远式构图,近景松石缓坡,溪流数叠,中景水流平缓静谧,远景山峦起伏。树则多用侧锋干笔皴擦,松树秀峭,但树叶稀疏。全画给人一种荒疏萧索之感。
此画绘疏林远岫,寒泉溪流。画面上画平远的山坡陀石横卧其间,坡石中溪流淙淙,似乎是一片清寂,无其花鸟和人迹。远山无树,大片空旷,坡石边亦无草木,只有几株看去似不景气的松树,枝干微倾,松叶亦是稀疏松朗,呈现一派严冬的景象。
此画左上角倪氏自题:“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涧松,清阴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消摇,毋笑言思与晤。逊学亲友,秋暑辞亲,将事于后,因写幽涧寒松并题五言以赠,亦若招隐之意云耳。七月十八日,倪瓒。”
此幅作品创作于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也是倪瓒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是其画风、思想最成熟的时期。《幽涧寒松图》这幅作品正是倪瓒晚年隐居太湖时所作。该作品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
倪瓒一生不仕,清高持节,被称为“高仕”,他在《述怀诗》中说“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倪瓒的一生不仅自己不问世事,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于是此画题诗劝友人周逊学“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幽涧寒松图》整幅画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得。
该图树木用中锋细笔,描画疤节为浓墨点醒。松柏枝干和松叶,笔法松秀简淡。用笔渴而润,轻而清,折带皴简率散朴,极具蕴藉之致。
从《幽涧寒松图》可以看出,此画用平远法画出溪涧幽谷,山石逐次渐远,两棵松树斜挺立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
《幽涧寒松图》有别于“一河两岸”三段式平远常规构图模式,具有明显的现代形式美感。压低中景,不画远景,使近景、中景无明显区分。从该画可以看出,三棵松树处在视角的焦点位置,敧侧斜立于坡石上,松枝稀疏,主体形象十分突出。从画面布势角度看,三棵松树向左倾斜,右边一株枯树昂立,这一正一敧已产生稳定性。幽涧寒松、流泉远岫、空白、画面诗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河北大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郎绍君:倪瓒此幅亦其代表作之一。平远的坡石依次远去,溪流淙淙,一片清寂。远山无树,坡石边无草,只有几株瘦细的松树微倾着枝干,松针稀稀疏疏。笔法松秀简淡;似有情,又似无情。
《幽涧寒松图》曾为明张丑《清书画舫》等书著录,后归清内府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无锡(今属江苏)人。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倪瓒工书法,擅楷书,古淡秀雅,得魏晋人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