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饽饽是北京的糕点,它颜色白净,没有心馅,甜香可口,滋味颇佳,不像别的糖物儿使人发腻,过去小吃店或烧饼铺全制售此物。
饽饽是北京人对面制点心等食品的一种叫法。有客人来家要摆饽饽招待,因此老北京糕点店也称饽饽铺。饽饽一词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中说:“北京人呼波波,南人讹为磨磨。”波同饽音,可见饽饽在明代就有。清代以后的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专为皇室做点心,北京城内的饽饽铺专营满族糕点。
原料:
面粉、碱面、白糖、糖桂花、老酵、花生油。
步骤:
1、将老酵、白糖、碱面与凉水一起搅成稀糊状,再放入糖桂花搅匀,倒入面粉和成面团,盖上湿布饧10分钟;
2、将面团放在案板上,取一块面团,用手反复按揉至面团光润时,搓成直径约一寸五分的圆条,刷上花生油,摘剂;
3、用手将面按成中间略薄、周围稍厚的圆饼,放在饼铛上用微火烙至两面都呈微黄色后,放入烤炉中烤,直到圆饼暄起并呈白黄色时即成。
墩饽饽热量为263大卡每100克,还是有点高的,不过北京小吃墩饽饽特别耐嚼,只有一点点甜味,一块能吃好久而且很顶饱,不喝水的话有点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