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古镇是由范县县委、县政府携手河南汇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文化、旅游、商业综合项目,亦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范县十字坡大道以东、顾城路以西、汤台铁路以南、范水河以北,紧临范水河湿地公园,项目总占地约2000余亩,总投资约100亿元。总规划以文化旅游商业、教育培训、医养融合以及中高端住宅小区开发为主要内容。
其中,板桥古镇规划核心文化商业区占地约280亩,投资约20亿元,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吸引中原地区乃至全国青年主体客群,以南城门楼、烟雨阁、北牌坊著名景点组成的范阳路为中轴线分为动、静两大区域。静区主要以一些特色的范县文化(黄河文化、耕读文化、红色文化、四姓院子)为主要开发内容;动区主要以文化旅游商业、娱乐为主要开发内容。目前正在运营的一期项目约为170亩,其规划开发理念以板桥文化为主,范县当地文化为辅,以范水河生态资源和范县人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具有鲜明中原地域特色和范县历史文化氛围的大型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复合型项目。
板桥古镇园区共三个主形象入口:分别是西牌坊、北牌坊、南城门楼。两条文化中轴线:范阳路和西牌坊主入口。
功能分区:游客接待区(主要以:便民服务、园区的办公地点、文化长廊)、精品商业区(主要以服饰、鞋帽、饰品)、院落商业区(主要以范县当地的老字号、民俗特色、8090文化馆)、特色美食区(陕西、山西等中国各地上百种特色美食为主)、非遗民俗区(范县县署)、文化体验区(沿湖街区)、国学文化区(板桥故居)、儿童游乐区、特色民宿区(板桥文化酒店)
典型建筑景观有西牌坊、猗兰台、板桥雕塑、龙潭湖、衣雁塔、四孝堂、范县县署。
西牌坊是一座体量巨大的明清风格石阙式牌坊,上书“板桥古镇”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的字体为:板桥体,在这四个大字两边为“范”字图腾浮雕。(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信仰。)它从整体规模上看,它是整个范县地区最大的仿古牌坊,其高度约为18米,宽度约为39米,已成为板桥古镇乃至整个范县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巍峨挺拔的西牌坊是整个古镇园区的主入口。牌坊的背面,上书“和蔼包容”四个大字,它的字体也是板桥体,在这四个大字的两边为“竹子、兰草”浮雕。
穿过西牌坊看到的是猗兰台戏楼:戏楼的背面是一副铜雕壁画。壁画内容呈现的是郑板桥的代表作品“竹石图”,并配有郑板桥写给范县的诗:“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愿人安与年丰”。因为郑板桥先生在范县任知县5年,与范县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渊源,他离开范县数年后仍不忘范县人民,并作此诗表达了他对范县人民的怀念之情。特别是郑板桥对范县的民情的评价,证明范县确实是“民风古朴,和蔼包容”。所以这就是刚才我们所看到的西牌坊背面“和蔼包容”四个大字的来历,刚好与之相呼应。郑板桥先生一生只画:竹兰石,所以牌坊背面四个大字旁边的浮雕刚好代表的是郑板桥先生的画作。
郑板桥雕像,屹立在板桥广场上。该雕像高3.69米,底座1.4米,是郑板桥全身正面像,该雕像是仿照郑板桥纪念馆雕塑为参考形象,石材为汉白玉石材,是由郑板桥的后裔,也就是现江苏省兴化县郑板桥纪念馆的馆长郑延峰设计而成。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县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在范县、潍县任知县,其政绩显著,后来因为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得罪上司后辞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在湖中看到的是一座唐代建筑———衣雁塔,此古塔凌空拔地,奇秀高耸,朝射旭日,夕凝暮烟,(东观沧海,西瞻太行,南襟大河,北眺神京,)塔峰如笔,倒写烟云。衣雁塔塔高约38米,共有七层,塔内以名人雕塑和壁画形式陈展范县历代古代乡贤文化。南门上边匾额为“凤仪雁归”,有凤凰在此展示美好,大雁纷纷归来之意。北门上边匾额为“西峰耸秀”,因为此塔又名“西峰寺塔”,有高耸秀丽之美景。其实衣雁塔也是一座佛塔,大家可以看一下此塔的外面暗窗为“莲花祥云”图案。
四孝堂,相传中国有“二十四孝”,范县占据四孝,即:虞舜“孝感动天”、子路“负米事亲”、闵子“芦衣顺母”、吴猛“恣蚊饱血”四孝故事,同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二十四孝”的内容和范县其它孝道故事。以此营造范县为“孝道之乡”的氛围,为世代范县百姓景仰。
范县县署,是郑板桥当年坐堂审案的地方,呈现内容以清代县衙文化为主,体现清代县署规制,以及结合范县当地文化特色。
其中,县衙大门前牌坊:正面匾额:“民具尔瞻”。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这是周朝大将尹吉甫出兵朔方平定戎夷作乱,出征前其父亲勉励和告诫之言,原文是: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它的意思是“威风凛凛的尹家军出征定乱,老百姓都看着你们啊”。深层意思就是说:作为百姓的父母官,你的一切行为举止,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背面匾额:宣化。有“传布君命、教化百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