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大臣习郁巡游鹿门山,并在此建立了古刹---鹿门寺,营建殿堂数百楹。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习郁奉令于山上立神祠,又刻二石头鹿夹神祠语于道口。据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
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
唐朝,复名鹿门寺,唐代名僧处贞、丹霞、宋法灯禅师主持过鹿门寺。
魏晋南北朝时期,香火不衰,成为全国的佛教圣地。
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庞统、孟浩然、皮日休)并供其像,以示纪念。
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现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
名人渊源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大臣,习郁巡游鹿门山并在此建立了古刹---鹿门寺,营建殿堂数百楹。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最为兴盛。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汉、唐以来为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聚,留下众多的诗篇,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
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唐代诗人孟浩然宦场失意幽居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幽栖鹿门寺。张子容、白云、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居过此地,史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
秦始皇传孙泰丰曾屯兵霸王山。水镜先生司马徽,卧龙先生诸葛亮,一代诗仙李白、王维、米芾、曾巩等历史文化名人曾经在此驻足、流连,并留下了不朽的诗作和胜迹。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发出“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慨叹。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襄阳市东南郊,东径112°15′36〞北纬31°54′33〞。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售票处
地理气候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夏季湿热、秋季晴朗、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240天,严冬酷暑时间短。年降雨量为755.5mm-966.2mm(均值864mm),夏季(5-9月)降水占全年的56%,冬季降水少,仅占全年的5-9%。年均温16℃,年均最高气温20.5--20.8℃,极端最高温39℃;年均最低温10.8--11.8℃,极端最低温-15℃。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植被茂密,属于襄阳鹿门寺国营林场,因林场的长期经营,凡属于鹿门寺林场范围内的山体,植被覆盖率都非常高,植物资源丰富,而且森林乔木、灌木和草本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但林地植被种类较为单一,树种都为早期绿化的先锋树种和速生树种,一般大面积分布马尾松、川柏、湿地松、火炬松、杉木、栎树和刺槐等构成的人工单层林。
据林场初步调查截止2013年,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共有植物资源78科、157属、223种,其中木本植物162种、藤本植物4种、草本植物57种。在木本植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的水杉和二级保护的杜仲和银杏。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林场初步调查截止2013年3月,常见的有百合、车前草、鱼腥草、射干、地衣、防风、寻骨风、白龙须、金老鼠屎、土三七、夏枯草、半夏、桔梗、红芨、白芨、灵芝、紫贝金纽草、沙参、金银花、茵陈、野菊花、猫儿眼、野麦冬、卫茅、何首乌和黄柏等。局部人工种植了棠梨、桃花、杏花、竹林、牡丹和香樟等景观绿化树种。
动物资源
动物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动物以野生为主,据林场初步调查截止2013年,野猪、野羊、獐子、草鹿、狼、猪獾、狗獾、狐狸、九节狸、刺猥、野兔、野鸡、蟒、蛇等16种。
鸟类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鸟类据林场初步调查截止2013年,啄木鸟、猫头鹰、灰喜雀、长尾雀、白脸山雀、山麻雀、斑鸠、黄鹂、四声杜鹃、绶带鸟、老鹰、布谷、八哥等64种。
景点景观
鹿门山,最高海拔371.7m,系大洪山余脉。共建有“山门翠微”、“诗家遗风”、“鹿门隐居”、“沙丘点后”、“香炉秋红”5景区32景点。其核心景区由鹿门山、霸王山、香炉山、狮子山和李家山等环绕而成,山林总面积29176亩,森林覆盖率达93%。[6] 鹿门山不仅以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龙头闻名,更为神奇的是这四大景观顺山势而下,自然排列,四点成一线。
鹿门寺,境内霸王山、香炉山、李家大山和狮子山。五峰叠翠,体势巍峨,人文史迹星罗棋布。五大名峰呈环状分布,自然景观奇异,景点达30余处,著名景点12处。汉水流域中占地15平方公里的沙洲,鹿门滩与鹿门寺南北呼应。
鹿门寺纪念性建筑,现存有“庞公制药洞”、“浩然亭”、“三高祠”(塑庞统、孟浩然、皮日休像)及宋、明、清碑刻百余块。
所获荣誉
1987年襄阳市政府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景点”之一。
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门批准为“鹿门寺国家林林公园”。
1992年同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被确定为湖北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
2000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鹿门寺风景名胜区”。
2006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