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东平镇,逢年过节办酒席,酒桌上必不可少的第一道菜就是小胳,有“无小胳不成席”之说。制作小胳主要原料是肥膘肉、木薯粉、白糖、豆腐、鸡蛋或鸭蛋,蛋是用来烙成薄饼做皮,其它四样和在一起做成馅。通过蛋摊成皮包的小胳,才显得橙黄晶亮。
闽北古镇——东平位于政和县西北部,武夷山脉的金峰山脚下。古镇建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灵秀的金峰山水默默地养育东平人民。这儿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千年古镇的小吃很有特色,清香扑鼻的馄饨、滑脆可口的胰子,尤其是爽口香甜的小胳是古镇东平最具特色的小吃。
东平小胳的制作历史起源于哪个朝代,宋政和年间,朱熹的父亲朱松在政和任县尉,在明察暗访东平时下榻一屠户家中,晚上感觉身体不适,四肢无力,屠夫的老婆擅长厨艺,把肥猪肉剁成细末,拌上淀粉和糖做馅料,包裹上鸡蛋皮放蒸笼蒸熟,送给朱松品尝。鲜嫩爽口,油而不腻,清香甘甜,朱松吃后感觉精神气爽,赞不绝口,赋诗一首:疾魔虽缠身,蔬胳乃灵肴。问君何处觅,草庐东平中。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小吃叫小胳。
肥膘肉、木薯粉、白糖、豆腐、鸡蛋或鸭蛋。
第一步:制馅。制馅是关键,将肉白剁成肉酱,在硕大的木盆中和着木薯粉加少量白糖用力拌匀,腌制待用。
第二步:做蛋皮。将土鸡蛋打在菜盆中,加适量的井水、碱,再用筷子拌匀,等锅七分热,用肉油润好锅将拌好的鸡蛋在铁锅中淋个来回,成一个圆蛋皮十分均匀且薄,起锅后的蛋皮在圆圆的笊篱背面上摊平;
第三步:包裹。拿来约三十公分长的半圆竹筒,洒上适量淀粉水,将蛋皮附在竹筒中,把肉馅臽进竹筒,包好蛋皮,小胳成形了。
最后是:清蒸。将包好的小胳放入木制蒸笼中猛火蒸上一小时,出笼后的小胳色泽鲜亮、香气诱人。切成片状,梅花状般摆放在盘子中,金黄剔透。
东平小胳口感爽滑、甘甜、清香,营养价值高,据说还有美容的效果呢,八方来客都爱吃。切成小块的小胳如梅花状地摆在瓷盘中,色泽橙黄看相极好。小胳如果在馅中放入的木薯粉多些会更有嚼劲、不滑腻。质朴的东平人却将这种作法称为“小胳作假了!”现如今大家倒是觉得这“作假了”的小胳比原来“太真”的小胳好吃,至少不会那么油腻。看来小胳是不必打假了。
小胳是东平人民请客喝酒时必不可少的第一道菜,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都少不了。在秋冬季节,哪家有请客在宴席间,大家围坐在圆桌前,摆着瓜子花生畅谈丰收年。一声吆喝:“小胳来了!”橙黄晶亮的小胳摆上圆桌,顿时欢快的气氛溢满席间。
早些年大人去喝酒总会捎回一块小胳。乡里人好客,喝完酒后总要捎回一些小胳给回家的客人,现在已没有这风俗了,只是那小胳的味儿还留在记忆中。
近些年,东平人在小胳中做出了不少的传承文章。东平西街人张义建祖上世代做小胳,为了弘扬家乡的美味小吃,他在政和城关开了一家特色餐馆,专门研制小胳的各种风味,受到人们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