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星(α Boo/牧夫座α),英文名Arcturus(发音:/ɑːrkˈtjʊərəs/),是牧夫座中最明亮的恒星。以肉眼观看大角星,它是橘黄色的,视星等-0.05,是全夜空第4亮的恒星,仅次于-1.46等的天狼星与-0.86等的老人星。虽然半人马座的南门二(半人马座α)视星等是-0.27等,但它是由-0.01等的α1和 1.33等的α2组成的联星,个别的亮度都低于大角星,只因为它们太过接近,所以肉眼无法分辨出来。因此,南门二虽然是相当明亮的恒星,但α1比大角星暗了一些,只是全天第4亮的恒星。大角星和南门二都位在本星际云(Local Interstellar Cloud)中。
大角星虽然位于北半球,但距离天球赤道的纬度少于20度,因此在南北两个半球都能看见。大角星大约在4月30日的子夜中天,因此在北半球的春天,南半球的秋天可以看见这颗恒星。北半球的观察者可以沿着北斗星弧状的柄来找到大角星。顺着这个弧线继续延伸,也可以观测到角宿一。大角星与室女座角宿一、狮子座五帝座一共同组成春季大三角,如果再加上猎犬座的常陈一就成为春季大钻石。
大角星(Arcturus),牧夫座α星,是牧夫座(Boötis)中最亮的星,也是北天夜空中第一亮的恒星(天狼星和老人星为南天恒星),亮度排名全天第4,是一颗0等星(不是一等星)。由于老人星、南门二太偏于地球南极一方,因此对中国绝大多数观测者来说,最亮的星——天狼星消失后,大角星就是天空中最亮的星。视星等-0.04等,绝对星等-0.38等,距地球约36.7光年,直径约为太阳的25.7倍(35774400㎞),质量是太阳的1.1倍,亮度是太阳的170倍,表面温度4400开。是一颗K2III型橙色巨星。运行速度483km/s,与太阳相对速度为261km/h。
大角星又名天栋,又可称之为“栋星“。被看作是天王的帝廷。《史记·天官书》说:“大角者,天王帝廷。”《晋书·天文志》说:“大角者,天王座也,又为天栋。”大角星为牧夫座α星,是牧夫座(Boötis)中最亮的星,也是北天夜空中第一亮的恒星。每到5月下旬,沿着北斗七星斗柄几颗的曲线顺势延伸出去,画出一条大弧线,就可以在天顶附近的星空,找到一颗呈橘红色的、光耀夺目的亮星—大角。在大角之北有5颗2等和3等的小星,与大角一起排列成风筝或船帆的形状。
大角星是春夜星空的第一亮星,颜色黄里带红,非常醒目。
大角星是属于K1.5IIIpe型的恒星,它已演化至渐近巨星支阶段。上述“pe”代表的是“特殊的发射线”,显示大角星发出的光谱是不寻常且充满谱线的。这对红巨星而言并非太过罕见,但是大角星是特别明显的一个范例。大角星的亮度至少是太阳的110倍,不过这低估了它实际发出的强度,例如大角星在红外线波段所发射的“光”,所以大角星全部发射出的能量大约达到太阳的180倍。因为大角星的表面温度较太阳来的低,拥有较低的光视效能(luminous efficacy),所以在可见光波段发射出的能量也较低。
大角星以高速的自行运动而著名,除了南门二以外,它的自行速度比太阳附近的任何1等星都要快速。大角星几乎处于最靠近太阳的位置上,并正以高速移动中,它与太阳系的相对速度为122km/s。大角星被认为是一颗古老的星系盘恒星,并与其他52颗这种类型的恒星组成大角星流,共同移动中。大角星的质量难以确定,不过可能与太阳大约相等,而且不会超过太阳的1.5倍。大角星被认为很可能比太阳还要古老,太阳将会经历的红巨星阶段非常可能就是这颗恒星当前的情况。
根据依巴谷卫星的测量,大角星距离地球36.7光年(11.3秒差距),是一个相对较近的天体。依巴谷卫星的观测也显示大角星可能是一个双星系统,伴星约比主星黯淡20倍左右,它的轨道可能位于当前观测技术可以达到的极限,所以无法发现该天体。然而这个观点已经过时,最新的研究显示大角星是一颗单星。
因为大角星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恒星之一,所以它是星震学(Astroseismology)许多研究的目标。Belmonte小组在1988年4月与5月对大角星完成一次雷达速率(特定波段的多普勒移动)的研究,显示一个微赫兹的变化频率。
天文学家认为大角星表面会稍为震荡,这是一个红巨星常有的特征。天文学家在大角星上有一个特别的发现:它将会变得更红(往恒星光谱M型来演化),变化也将更激烈。极端的例子类似米拉,该天体拥有几百天的巨大变化幅度,而大角星并不是非常的红,而且拥有短暂的变化周期及微小的变化范围,位于稳定性和变化性中间。
天文学家称那些原子序数比氦高的元素为”金属”。大角星的α元素相对于铁富集,但相对于太阳的金属丰度只有17%到32%。大角星可能是第二类恒星。
大角星以其自行运动著称,每年两个角秒,比除了半人马座α以外的任何一等星都要大。它相对于太阳系的移动速度很快(122公里/秒),现阶段几乎是在它离太阳最近的点。最近的时候将是在大约4000年后,那时这颗恒星离地球的距离将比当前近好几光年。大角星被认为是一颗古老的恒星,它与另外52颗恒星一起移动,被称为大角星流。
大角星位于天球赤道以北19度,在地球的两个半球都可以看到。这颗恒星在4月27日午夜达到顶峰,在6月10日晚上9点,在北方春末或南方秋季可见。从北斗七星的北半球来看,找到大角星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沿着北斗七星手柄的弧线,沿着这条线继续下去,就能找到角宿一,继而看到大角星。右摄提一(牧夫座η星),或者叫Muphrid,距离大角星只有3.3光年,视星等2.68。从地球上看,大角星和金星一样明亮。
大角被看作是四象之一的东方苍龙的一只角,这就是“大角”这一星名的由来。但是,东方苍龙七宿之第一宿角宿,并不包括大角,而角宿一(室女座α星)和角宿二(室女座ζ星)就是苍龙的两只角。陈久金先生是这样解释的,根据古史记载,黄道带上的这条苍龙星象有两只角,原本的两只角,一只是大角,另有一只是角宿一。大约后人认为大角距离黄道太远,才将这只角变成角宿二。虽然作了这样改变,但是,大角这一星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陈遵妫先生在《中国天文学史》有这样的解说:“古法角宿,实从大角算起,它和角宿二星,共三星形成牛首的样子。由于它最亮,所以列为二十八宿之首,后人由于它入亢宿2.5度,遂把它列入亢宿。”
大角星又名天栋,被看作是天王的帝廷。
《史记·天官书》说:“大角者,天王帝廷。”
《晋书·天文志》说:“大角者,天王座也,又为天栋。”
Arcturus这个名称是从希腊文的Αρκτοῦρος所演变而来的,意为“熊的看守者”。这是因为大角星是牧夫座最明亮的恒星,而牧夫座位于大熊座与小熊座附近的缘故。也有一个希腊的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称为Αρκτοῦρος,专门保护野生动植物。
大角星在阿拉伯语中称为السماك الرامح,意为“手持长矛者的腿”或“巨大的手持长矛者”。这个名称在过去是演变成各种罗马化的字体,例如已经被淘汰的Aramec与Azimech。另一个阿拉伯词是لحارس السماء,意为“天堂的守护者”。
大角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有特殊的地位,不仅是全天第四大亮星,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北斗七星指示方向的标志。《史记·天官书》称:“昏建者杓”、“构携龙角”、“大角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明确记载了古人用斗杓指向确定时节的方法。仅仅说斗杓所指的方向还不太明确,但是在杓的下方,以大角和摄提星官为标志,则其方位就具体多了。
斗杓所指,沿着大角摄提方向往南,其对应的星官便是角宿和亢宿。因此,斗杓所指的方向,不仅大角和摄提为其标志,角亢二宿也是其标志星。进而,前面所介绍过的斗杓诸星——玄戈、招摇和鹁河等也都在北斗星的延长线上,都在不同时代或不同角度的情况下,起到判断时节的作用,因此为古人所重视和关注。
中国古代的文献不仅有以北斗星指向确定时节的记录,而且还有以北斗第八星招摇指向确定时节的记录。
《淮南子·时则训》称:“孟春之月,招摇指寅;仲春之月,招摇指卯;季春之月,招摇指辰。孟夏之月,招摇指巳;仲夏之月,招摇指午;季夏之月,招摇指未。孟秋之月,招摇指申;仲秋之月,招摇指酉;季秋之月,招摇指戌。孟冬之月,招摇指亥;仲冬之月,招摇指子;季冬之月,招摇指丑。”
在古希腊最古老的文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就记载着这颗星。稍后,在古希腊大诗人赫西俄德(Hesiodos,约公元前八世纪)在其农事诗《劳动与日子》中,正式被称为Αρκτουροζ,意思是熊的护卫者,这就大角的西名Arcturus的由来。至于为什么叫熊的护卫者,还有一段神话故事。
众神之王宙斯偷偷地爱上了月神兼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侍女卡利斯托,后来卡利斯托生下了儿子阿卡斯。这事被神后赫拉知道了。盛怒之下,赫拉把卡利斯托变成一只大母熊。英勇的少年阿卡斯长大了。一天,他在密林中狩猎,被母亲卡利斯托看见了。卡利斯托忘记自己已经是熊身,伸出双手,想拥抱亲爱的孩子。阿卡斯却举起了标枪。就在这悲剧即将发生的一瞬间,宙斯恰好在天上巡视,看到这情景,他不忍心让自己的儿子亲手杀害他的母亲,决心拯救他们母子,就把他们提引上天,母亲升入大熊座,儿子升为大角(另说升入小熊座),时时刻刻护卫着妈妈。
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1822年~1888年)在他的诗中曾经这样描绘这个典故:“天可怜见,就把他们变成明星,现今仍在北天闪耀——这就是那保卫大熊的大角星。”
由于大角特别明亮,因此,人们常常把它作为识别星座和判别方向的标志,如人们都把春季大曲线、春季大三角和春季大钻石,视为春季星空的标志,而这三个标志的主要构成要素都有大角。
大角既属牧夫座,又是其主星,我们当然要从牧夫座的中国星空说起,以便了解大角周边的中国星官,以利对于大角本身的星象文化的理解。在西洋星象中,大角一星位于牧夫的右膝盖,在其左右各有三小星(在西洋星象中是牧夫的左右脚),夹着大角,中名总称摄提,东边三小星叫左摄提,即左摄提一(牧夫座ο星,另说是牧夫座35星)、左摄提二(牧夫座π星)和左摄提三(牧夫座ξ星),西边三小星叫右摄提,即右摄提一(牧夫座η星)、右摄提二(牧夫座τ星)和右摄提三(牧夫座υ星)。
《石氏星经》称:“摄提六星夹大角。”
《史记·天官书》说:“大角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由于大角为帝席,也就是帝座,故为人君之象,按照星占家的说法,大角星为格星,格即帝座,摄提是辅助帝王的大臣之象,因此有摄提格之说,换言之,摄提是协助大角定季节的官员。至于如何定季节,因与下面介绍的斗杓附近诸星有关联,故要在下面专设一节加以展开。
牧夫座对应的中国星官,除大角和左右摄提之外,还有梗河、招摇、玄戈和天枪以及七公等。梗河三星,即梗河一(牧夫座ε星)、梗河二(牧夫座σ星)、梗河三(牧夫座ρ星),在大角之北,在西洋星象中相当于牧夫的腰带。《晋书·天文志》说:“北三星曰梗河,天矛也。一曰天锋,主胡兵。”由此可知,梗河可代表矛、剑或戟等武器。对于梗河这个星名的含义,陈久金先生在《泄露天机——中西星空对话》一书有进一步的解释,他引证《石氏星经》:“梗河三星,天矛也。梗者,递也;河者,担也,士卒更递,担持天矛以行也。”因此,这里的河,不当河流解,而是荷的假借。梗河是士卒更换担持天矛走路的意思。
招摇(牧夫座γ星)一星在梗河三星以北,在西洋星象中相当于牧夫的左腋窝。玄戈(牧夫座λ星)一星在招摇以北,相当于牧夫的胳膊肘。天枪三星,即天枪一(牧夫座θ星)、天枪二(牧夫座κ星)、天枪三(牧夫座ι星),在玄戈以北,相当于牧夫的左手。《晋书·天文志》说:“其北一星曰招摇,一曰矛,其北一星曰玄戈,皆主胡兵,占与梗河略相类也。”又说:“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一曰天钺,天之武备也。”由此可知,招摇、玄戈和天枪也是代表古代的武器。招摇又称天矛;玄戈又称天锋或天戈,戈是商周盛行的武器;天枪又称天钺,枪和钺都是古代的兵器。
梗河、招摇、玄戈和天枪诸星官均代表古代兵器
在招摇的东面有七公七星,自西南至东北,排列成一条长长的绳索。由于七公为一长列的星象,只有西边的三星,即七公五(牧夫座ν星)、七公六(牧夫座μ星)和七公七(牧夫座δ星),落在牧夫座,其余在武仙座。《晋书·天文志》说:“七公七星,在招摇东,天之相也,三公之象也,主七政。”这就是说,七公是七位天帝的顾问谋臣;主七政,是指日、月、五星,或者北斗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