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鲁山溶洞群风景区,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溶洞群”。这里的溶洞以沂源猿人遗址为中心,发育于中奥陶世厚泥晶灰岩中,距今5亿多年,是长江以北最为集中的天然溶洞,并且不少溶洞景观都堪称全国之最。洞内景物美妙奇险,配以鲁山的幽谷翠峰,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许多洞穴都曾是古代猿人生息、繁衍的场所,曾挖掘出猿人头盖骨及数枚牙齿化石,伴随着大量动物化石,并发现大量猿人石器,极具考古价值,对研究人类学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九天洞,发育于距今4.4~5亿年的古生代奥陶纪石灰岩岩层中,其生成年代却只有一百万年左右的历史。九天洞于1992年开发建设,后于1995年、1997年两次后续开发,全长518米,高5~18米,游程1200米,洞温常年在15℃左右。因洞有九个大的洞厅,景观可与神话中的天宫相比,故叫“九天洞”。九天洞在化学堆积景观类型上属超指标的精品洞,品位之高系全国之最。洞内旅游景观200多处,主要由次生化学沉积及其千姿百态的形态构成。在常见的40多种常规化学堆积类型中,九天洞占有38种,有7种稀有微观化学沉积类型。其中,大面积的石花质地纯净,玲珑剔透,组合精巧,高贵细腻。被中科院地质研究所陈诗才教授称之为“中国最大的石花洞穴”;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副会长、北师大卢云亭教授评价说:“沂源九天洞的发现,是中国溶洞研究史上一个惊人事件。九天洞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石花洞,同时也是中国最好的溶洞景观博物馆”。
千人洞千人洞洞口高13米,宽20米,洞厅呈s形长105米,宽26米,高15米,因洞厅宽阔高大可容千余人而得名。1965年6月,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戴尔俭和山东省博物馆白云哲在此洞发现了大面积10多米厚、多层次的文化堆积,采集到打制石器38件和大量的野生动物骨骼化石,系1、2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物。在当时是山东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因此,千人洞被称为“山东1号洞”。1938年9月~1939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厂曾在此,造枪修械,因此千人洞还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千人洞于1986年建设开放。洞内高大的洞壁之上雕有佛像23尊,身高10米以上的5尊,其中最大的释迦牟尼像身高15米。雕有浅浮雕壁画三组120多平方米,幽邃深奥,洋洋大观,使千人洞成为“洞穴雕刻艺术集锦”。
灵芝洞分为6个洞厅,内部景观具有新、奇、多、全等特点,是一个地下迷宫。洞内的清水潭、石笋、石花、钟乳石形成“洞源幽绝”、“银山金塔”、“百花吐艳”、“红旗漫卷”、“三潭印月”、“阳春白雪”、“莲台观音”等奇特景观,令人赞叹不绝。
珊瑚洞全长350米,洞中有两个突出于洞壁的滴石,形似正在飞舞的玉龙,各长2米多,称做“双龙戏珠”。在一条长9米,宽3米的地面上,堆成珊瑚树、珊瑚塔,玲珑剔透,绚丽多姿,名曰“珊瑚岛”。另有石旗、石花、钟乳石等,呈半透明体,故称“水晶宫”。洞中还排列着“杏坛讲经”、“小桂林”、“灵岩玉塔”、“十八罗汉”、“金鸡报晓”等引人入胜的景观。
养神洞高9.5米,游程近800米。洞内奇观有“维纳斯女神”、“雄狮疾奔”、“骆驼漫行”、“水族宫”以及“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天然雕像,形神兼备,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
玄云洞因洞内常有云雾升腾而取名。洞内有高10余米,周长20余米的大石幔,如百川叠瀑,气势宏大,洞内石笋石柱众多,形似宝塔,妙趣天成的石编钟能弹奏出动听音乐,是会唱歌的石头。
石龙洞铁索桥,凌空穿云,横跨深谷,桥墩全长108米,垂直高度37米,人从桥墩上过,如在天上行,游人到此,无不上桥合影留念,领略一下飘然若仙的感受。
沂源长途汽车站坐527路在药玻分厂下车即到
S235→S236→望峰路→沂源溶洞群售票处,济青南线高速公路至沂源出口向北(沿博山方向)15公里土门镇政府向北3公里。
沂源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9℃。
沂源溶洞在海拔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1、高海拔层次溶洞群,海拔600-700米,个单体溶洞规模为中小型,长度在60-500米,以玄云洞、九天洞等为代表
2、中海拔层次溶洞群,海拔在500-600米,以千人洞、石龙洞、养神洞、珊瑚洞、神仙洞为代表,单体溶洞规模为中小型,长度在150-500米。
3、低海拔层次溶洞群,海拔在400-500米,以下崖洞、上崖洞、吕祖洞为代表,单体溶洞规模为大型,长度可达800-8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