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03年9月26日03时50分,在日本北海道东南部海域发生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其中发生多次5级以上强余震,最大的1次余震为7.0级。
日本气象厅测定的震中位置为十胜海口(41.8°N,143.6°E),震源深度为42千米。
日本气象厅正式命名该震为“平成巧年十胜海域地震”。
此次地震造成50多人受伤,2人失踪。道路、港口、机场和住宅损坏严重。
一家商店在地震后货物散落满地
地震影响到北海道大部分地区和本州岛的北部地区,其中北海道东南部地区损失最为严重,共有57座建筑物毁坏,29条道路受损,7艘渔船被海啸颠覆,37万户人家停电。
在地震中倒塌的建筑
太平洋沿岸一侧的6个港口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些地方道路开裂,钏路港码头及堤岸路基下沉50厘米,很多港口和市区道路出现泥浆。
在交通方面,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开往钏路的特快列车有一节车厢的车轮脱轨,造成1人头部受伤。钏路机场也遭到了破坏,5层建筑的空中管制塔顶棚被震塌,设备受损。
北海道的钏路、十胜地区许多居民家中断电,一家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机在地震时自动停止发电。
地震后不到1小时,北海道许多港口发生海啸,陡然间水位升高1.5米,海啸将十胜港、浦河港等港湾内的渔船推翻,甚至一些中小型渔船被推上海岸。海岸边的汽车、集装箱等又被海啸卷进了海中。许多渔民紧急将渔船开往远海避难。
地震使出光石油公司在北海道苫小牧市的一家炼油厂的3万吨储油罐起火,虽经消防部门紧急扑救,火势一度被控制,但由于随后连续发生的较大余震,火势复发,大火在7个小时之后才被扑灭。
炼油厂发生火灾,浓烟冲天
北海道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北海道板块的交汇处,是地震多发地区。此次地震源起日本北海道襟裳岬东南约80千米的海底处,震源深度约42千米,北海道一侧陆地板块下的太平洋板块因受挤压下沉造成错位,是典型的“板块边缘地震”。
这种地震造成的影响范围广阔,并常伴有海啸发生。另据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监测,地震使太平洋板块在30秒时间内下沉3.6米,属典型的板块式大地震。
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的救灾部门反应迅速,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减少了地震造成的损失。
日本气象厅及时通报地震信息。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及时中断了所有节目,反复播放地震现场和震灾发生后的情景:熊熊燃烧的油罐、停止运行的列车、接受治疗的受伤人员、海啸所引起的海水上涨。
在日本,只要发生3级及以上地震,各电视台就会通过文字和画面用快讯报道,所以人们一有震感就习惯马上打开电视机,尽快掌握灾情便于应急处置。
震级较大,灾害却相对不算大
此次地震造成的灾情与同等震级地震相比较并不严重,除了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域的因素外,这和日本平时注重防灾有关。
日本是多地震国家,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后建立了地震预测体制,根据地质条件和历史上的地震情况,对全国各地可能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了预测。
另外,北海道对已建成的房屋一般都采取了加固措施,新建房屋的构架则采用了新的加固、抗震措施。因此,虽然当地的房屋由于剧烈晃动而部分受损,但很少出现倒塌的现象,这也是地震中人员伤亡较小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