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黎巴嫩战争(英语:2006 Lebanon War),又称2006年黎以冲突,在以色列被称为第二次黎巴嫩战争(英语:Second Lebanon War),在黎巴嫩被称为七月战争(阿拉伯语:حرب تموز),是一连串由黎巴嫩真主党所属军队和以色列国防军两方正在进行中的军事冲突事件,它主要的影响地区范围是在以色列北部。
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由于两方交战多日,死伤多人,不仅引起中东地区情势不安,还导致国际油价上涨,使得国际上对此军事冲突事件相当注目,开始了调停、撤侨的动作。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黎以紧张局势升级。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分地区,以作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理会425号决议、联合国安理会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是由马龙派教会基督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于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革命(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政治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于1989年的塔伊夫协议(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于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恐怖组织,并接受来自于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政治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恐怖组织)和一般平民(非恐怖组织)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恐怖组织,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于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由于对于舍巴农场的主权有所争议,在2000年10月时,一项由真主党所属军队的攻击展开了,真主党俘虏了3名以色列国防军士兵,并企图借此向以色列交换14名黎巴嫩俘虏及巴勒斯坦人俘虏。在2004年1月29日,交换俘虏行动终于在黎巴嫩南部展开了(由于在2000年到2004年的期间,双方都还陆续有人被掳,所以俘虏数量有所变化),但仍有3名黎巴嫩人被监禁在以色列。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巴以冲突中,哈马斯于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政府的部长和议员,接着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
在哈马斯与以色列爆发冲突后,真主党立刻宣布支持哈马斯,2006年7月12日早上9点5分(当地时间),真主党实施了一项名为True Promise的行动,真主党军队以9K51 Grad火箭弹和迫击炮攻击靠近黎巴嫩边境的以色列城镇、军事基地,此外,军队也移动至以色列境内200米,攻击了两辆正在巡逻的以色列国防军的悍马车,击毙了3名士兵,并将2名士兵俘虏至黎巴嫩。
在以色列国防军确认了旗下有2名士兵埃胡德·戈德瓦塞尔(Ehud Goldwasser)和伊利达·雷吉夫(Eldad Regev)被真主党逮捕后,一辆企图追踪真主党军队至黎巴嫩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又被300公斤的简易爆炸装置给摧毁,当时在坦克中的4名士兵当场死亡,而另一名企图在真主党强大火力下逃离的士兵也被击毙。因此,在真主党12日的行动里共有8名以色列士兵死亡,2名被俘,5名受伤。
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在此行动后表示释放阿拉伯囚犯是让被俘的以色列士兵安全获释的唯一方法。
对于真主党军队的袭击行动,以色列派出空军(Israeli Air Force)以空袭做为报复,空袭摧毁了黎巴嫩南部的桥梁、平民建筑,真主党所属的Al-Manar电视台报道了这次的空袭中导致了55名平民死亡。对于此报道,一名不具名的以色列国防军高级军官表示袭击行动的目标在于火箭发射基地和火箭库房,只是这些设施许多都被真主党故意地建置在热闹的地区。一名不具名的黎巴嫩官员则对此谈话做出回应,他表示真主党并没有在市区储存武器。此外,以色列这次空袭的目标还有真主党的前哨基地。以色列称呼这项空袭行动为Just Reward。
对于之前真主党军队的攻击,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表示是一个“战争行为”,黎巴嫩将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以色列国防部长阿米尔·佩雷茨(Amir Peretz)也表示会使用一切手段。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丹·哈鲁兹(Dan Halutz)则是表示如果士兵没有被放回来,以色列会让黎巴嫩倒退20年。
之后以色列持续实施了夏雨行动,并派遣军队和坦克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内阁也在2006年7月12日晚上7点召开会议。
在2006年7月13日,以色列派遣以色列国防军的喷射机轰炸贝鲁特国际机场,但是真主党用9K51 Grad火箭弹轰炸以色列的纳哈里亚(Nahariya)、采法特(Safed)以做为报复,这次的攻击使得2名平民死亡、超过29名受伤。大量的纳哈里亚居民也开始离开城市以躲避进一步的喀秋莎火箭弹攻击,此时以色列也开始以海空方式对黎巴嫩进行封锁,并且轰炸主要的贝鲁特-大马士革高速公路,此外,以色列大规模轰炸电厂等平民基础设施。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马克·雷格夫表示真主党正试着将两名被捕的以色列士兵送往伊朗,然而,他的这项发言并没有透露出资料来源。
担任以色列国防军将军,也是以色列北方军区指挥官(Israeli Northern Command)的尤迪·亚当少将表示尚未派出地面部队到黎巴嫩。
以色列城市海法(Haifa)的居民被要求前往空袭掩体(Air-raid shelter)躲避,据估计有220,000人前往。
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茨宣布以色列北部实施戒严(Martial law)。
2006年7月15日,3枚爱国者导弹部署在海法,以拦截射往海法的导弹(一次在这个地区部署爱国者导弹是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然而爱国者导弹并不能抵挡来自黎巴嫩的喀秋莎火箭弹。到冲突爆发为止,真主党共在113次袭击中发射了4407颗弹头到以色列北部人口密集区,其中使用了中国的122mm 81式火箭弹和90式分弹头。
2022年4月25日,黎巴嫩军方发表声明说,当天凌晨1时45分至4时,黎巴嫩南部Tir Harfla等城镇遭到以色列国防军约50发炮弹的袭击,以军还向一些城镇发射了约40枚照明弹。以方炮击并未造成人员伤亡。黎军在Qaleh地区发现了两枚推测来自以色列的122毫米火箭弹并成功进行拆除。6月,以色列向该争议海域派出了一艘油气勘探船,并启动了开采作业。黎巴嫩方面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指责以色列“侵占”黎巴嫩的自然资源;但以色列方面坚称,该海域位于联合国划定的以色列专属经济区内。7月2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说,黎巴嫩真主党发射的3架无人机在飞往卡里什天然气田的途中被以军击落。
当地时间2023年4月6日下午,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称经过初步调查,当天黎巴嫩境内武装组织累计向以色列发射了34枚火箭弹,其中25枚被以防空系统拦截,5枚落入以色列境内,另外4枚尚难核实。当地时间4月7日凌晨4时07分,以色列军方发表的简短声明说,“目前正在对黎巴嫩境内实施空袭”,但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黎以紧张局势升级。10月8日,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占领的萨巴阿农场内以军阵地发射火箭弹和炮弹。以色列国防军同日发表声明说,以军炮兵正在攻击黎巴嫩境内炮弹来袭区域。随后,双方在边境地区连续数日展开相互打击。当地时间10月28日消息,黎以边境发生17年来最大规模交火,房屋被炸成废墟,2.8万余人逃离家园。
在士兵方面,有113名死亡、2名遭绑架、超过400名受伤。在平民方面,有43名死亡、1350名受伤。在武器方面,哈奈特号(INS Hanit)巡洋舰严重受损。在以色列国防军方面,有4名船员已确认死亡。
已造成1087人死亡,3568人受伤。死者包括990名平民,其中30%为不满12岁的儿童。死者还包括36名黎军人和警察和65名真主党成员。
9名加拿大人死亡,2名科威特人死亡、一家四口的巴西人死于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斯里法村(Srifa)的轰炸、来自于门兴格拉德巴赫的德国-黎巴嫩家庭(4人)死于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空中侵袭、一名阿根廷妇女死亡。
2006年7月26日,分别来自中国(34岁中国维和军人杜照宇)、奥地利、加拿大、芬兰的4名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United Nations Truce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观察员在观察员据点中被以军空袭中被炸死。该区域在被空袭前还遭到多次炮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责此次袭击明显是以军蓄意所为。以表示“十分遗憾”。
1名尼日利亚的联合国职员也死于以色列的空袭。
几乎是在双方冲突开始后的同一时间,黎巴嫩总理福阿德·西尼乌拉(Fouad Siniora)就呼吁停火。在2006年7月14日,西尼乌拉就透过电话和美国总统布什联络,总理办公室并发布声明稿表示:“西尼乌拉打电话给美国总统布什,尽他所有的努力企图停止以色列在黎巴嫩的侵略行为,以达到停火和停止以色列封锁的目的。”
在2006年7月1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秘书长安南和英国首相贝理亚呼吁派遣一支国际维和部队(international force)到黎巴嫩,以阻止真主党在以色列的攻击,贝理亚认为真主党停止在以色列的轰炸将可以给以色列一个停止对真主党继续攻击的理由。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在2006年8月3日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以色列需要1.5万人的国际部队派驻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不要老弱残兵,这国际部队应该极具战斗力来解除真主党武装。伊朗的《伊斯兰共和报》则在2006年8月8日指出,以色列已经不知道该怎样走出这日益扩大的泥沼,这1.5万人的国际部队只会成为以色列的替死鬼,在各方攻击下沦为炮灰。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在接受《埃及日报》的采访说,不与伊朗直接谈判,无法解决危机。伊朗外长穆塔基则强调:伊朗已为结束黎巴嫩危机做好准备。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2006年8月11日无异议通过联合国安理会1701号决议,试图使交战双方停火。黎巴嫩政府和真主党于2006年8月12日宣布接受这个决议;以色列于2006年8月13日宣布接受这个决议。停火协议于当地时间2006年8月14日上午8点整生效。
2008年7月16日,以色列与真主党在两国交界的纳库拉进行换俘,以色列释放其羁押的真主党民兵等5人,并归还近200具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民兵的遗体,真主党也交还了两名以色列士兵的遗体。
国际上对于这项危机多倾向于谴责真主党与以色列两者,此外,许多国家对于冲突升高的可能性也相当关注,一些国家和组织(包含八大工业国组织、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认可以色列自我防卫(Self-defense)的权利。美国总统小布什更进一步地表态支持以色列的攻击,并在2006年7月13日时表示以色列有防卫的权利。布什在八大工业国组织的高峰会议时,脱口而出的说出了应迫使叙利亚要求真主党“stop doing this shit”这句不雅的话(这不是正式的谈话,当时他正在吃东西,而且不知道桌上的麦克风被打开了)。布什认为这次冲突是反恐战争的一部份,而且真主党遭到了失败,他还驳斥真主党宣称的胜利,说“当你一度安全地呆在南黎巴嫩,成为国中之国,现在要由黎巴嫩军队和一支国际力量接管你的位置时你怎么能说自己胜利了?”
但在另一方面,部分的欧洲国家则是批评以色列的攻势,害怕他们将会导致战争的发生。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斥责以色列在2006年7月14日的攻击。欧盟表示以色列所使用的武力等级与真主党是不相称的。梵蒂冈也在2006年7月14日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稿,声明稿中对以色列在黎巴嫩的攻击表示谴责。
伊朗、叙利亚、也门给予黎巴嫩和真主党支援,伊朗外交部长说:黎巴嫩真主党的行动是对以色列没有履行1996年四月签署的交换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战俘协议做出的反应。伊朗并宣布若以色列攻击叙利亚,伊朗会与叙利亚一同反击以色列。阿拉伯国家联盟则是谴责以色列在黎巴嫩的侵略行为,认为以色列这样的行为与国际法律、规章相抵触。然而,约旦、埃及、沙特阿拉伯也批评真主党损害了阿拉伯的利益。
在敌对行动开始时,黎首相福阿德·西尼乌拉(Fuad Saniora)答应劝说真主党,西尼乌拉说如果真主党不解除武装黎就不算一个主权国家。黎前总统阿明·杰马耶勒(Amin Gemayel)是长期反对真主党的人,说“真主党一向采取单方面行动,但是其后果却将影响到整个国家。”战事进一步激化了黎平民对真主党的看法,一些人称赞他们是唯一和以色列武力对抗的组织,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们是危险的民兵组织,是伊朗和叙利亚政权的代理人。基本上大体是什叶派支持真主党,而逊尼派、德鲁兹派和基督徒则反对之。
抵制以色列轰炸黎巴嫩的示威活动已在世界各地展开。在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其他国家则有支持真主党的示威活动。但在美国,则有支持以色列的示威活动。
许多的外国政府已经宣布撤离他们在黎巴嫩的侨胞。法国和意大利已经运送1,600名的欧洲人到塞浦路斯,英国的战舰则是将数千名的侨胞移动到大不列颠岛,印度也将他们的四艘战舰改道,去运送他们的侨胞,除此之外,印度也同时运送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的侨胞。
超过120,000名的黎巴嫩国民已逃往邻国叙利亚。国际航空公司也增加前往大马士革国际机场的班机,以撤离额外的乘客。
英国历史学家John Keegan说这场战争由于国际媒体的对以偏见“被错误报道成了以色列的失败”,他认为真主党损失惨重而且以色列还未来得及彻底驱逐真主党前停火就生效了。他还说以军高层已被战争中的伤亡惊动,因为以人口很少。
2008年1月30日,以色列调查2006年黎以冲突得失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公布最终调查报告。调查委员会认为,这场冲突是“严重错失的机会”,没能取得胜利,政府和军队在战略构思和策划上存在严重错误和不足。根据这份报告,以色列军政高层决策过程和战争准备存在严重错误和不足。军方高层,特别是陆军高层在备战和执行命令问题上存在严重失误。
以色列轰炸黎巴嫩工业城所炸毁的炼油厂,至少有一万吨的重油流入海中,而且大火延烧数日,黎巴嫩环境生态经历重大劫难。黎巴嫩的绿线组织(Green Line)发表声明,指出以色列的连日攻击重创储油设施。流入沿海的重油已经被洋流冲到黎巴嫩北部的沿岸,甚至远及叙利亚的海岸。海洋生物,包括濒临绝种的海龟及地中海鱼类都遭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