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作》是元代文学家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诗人寒夜客旅、辗转难寐的情形和寒夜的清凉,表达了不眠之人的凄凉心情。全诗凄凉静幽,含蓄绵邈,韵味十分悠长。
寒夜作①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②。
虚馆人不眠③,时闻一叶落④。
①寒夜:指寒冷的秋夜。
②流月:流泻的月光。林薄:丛杂的草木。《楚辞·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注:“丛木日林,草木交错日薄。”
③虚馆:空寂凄冷的驿馆。
④时:时时;时而。
稀疏的星星凝冻在霜天冷空,流动的月光洒湿了林边草丛。
馆舍空寂,孤独人无法入睡;落叶沙沙,不时地传到耳中。
此诗作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时诗人四十八岁,去乡从宦已经七年,在深秋的寒夜中,诗人有感写下此诗。
揭傒斯(1274—1344年),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代书法家,字曼硕。延祐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元统初官升至侍讲学士,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故世称“揭文安”。总修辽、金、元三史,著有《文安集》十四卷。擅长诗文和书法。
小诗以寥寥二十字的白描,传神地绘出一幅清夜客旅图,从中传达出诗人心中的孤寂之情。一、二两句状写户外的景色,以凝冻在布满霜气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湿了草木的月的流光,制造出一种清旷冷寂的氛围;三句转入客舍,在“虚馆”的典型环境中,“人不眠”的主题便格外突出。最精彩的是末句的五字。“一叶落”的声音是够细微的了,馆中人却能清晰地辨闻,足见夜间的阒静;而一个“时”字,更将漫漫长夜中不眠人的警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联系,而且传达出了诗人在长捱客宵中愁苦的心绪,可谓是神来之笔。
此诗还有两处地方颇值得玩味。一是题中的“寒”字。从“霜空”、“叶落”来看,作诗的时令实在凉秋而非寒冬。所以“寒夜”之“寒”,与其说是身体上的感觉,毋宁说是因冷寂环境和凄凉心绪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感受,是荒寒、孤寒之寒而非寻常冷热之寒。二是首句“疏星冻霜空”,“冻”字的斧凿颇惹人注目。设想用“映”、“点”、“著”一类的字取代,则起二句便带上了一种《选》体诗的平叙风味。这样做,尽管较符合绝句,所谓“一篇全在尾句”(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元杨载《诗法家数》)的常法,使全篇的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
揭傒斯极擅长写五言小诗。这首古绝全用白描,凝炼含蓄,刻画精细,清新流畅,在用字上,刻意求工,但不露痕迹,有万取一收之妙。
现代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彭建明:这诗写的是黄叶飘落的秋夜,却以“寒夜”标题,秋夜固然有点寒意,但不是隆冬季节的那种寒,这里所寒的主要是诗人内心的妻凉孤寒之感。这首绝句写得含蓄不露、的味隽水,深得“诗人之心要怨而不怒、诗篇之语要引而不发”之旨。(《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